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5-06-04 05:11: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一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猴子爬山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课本《小猴子下山》。

2. 教师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然后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询问孩子们小猴子为什么要爬山,他们觉得爬山有什么好处等。

4. 运用课文

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运用练习,如填空、连线、选择等。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5. 归纳总结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二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猴子爬山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一堂关于《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课本《小猴子下山》。

2. 教师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然后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询问孩子们小猴子为什么要爬山,他们觉得爬山有什么好处等。

4. 运用课文

让学生进行课文的运用练习,如填空、连线、选择等。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5. 创设情境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三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导读“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总结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

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