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优选6篇】

时间:2016-06-07 05:21: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文章标题: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和欣赏美的艺术。本文将以诗歌欣赏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一、课堂目标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能够:

1.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3. 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课前准备

1. 精心选择诗歌,保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 准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力;

3. 设计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诗歌创作和表演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欣赏诗歌:老师朗读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诗歌的美。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等要素,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4. 学生表达:学生跟读诗歌,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或表演,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

5. 创作诗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作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

6. 诗歌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倾听和欣赏他人的创作。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培养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课后拓展

1. 继续诗歌创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表达美,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通过诗歌欣赏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美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文章标题: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引言: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得综合的语文素养。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一、课堂目标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使他们能够:

1. 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2. 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提高写作思维和创造力。

二、课前准备

1. 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材料;

2. 准备学生讨论和写作的指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材料的意义和价值;

3. 设计学生合作阅读和写作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以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阅读材料,解答相关问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4. 写作准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准备写作的材料和思路。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讨论和阅读的成果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互评与修改: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提高写作表达的质量。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培养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四、课后拓展

1. 继续阅读与写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设计综合性的阅读与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1)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2)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1)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2)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

  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2)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三、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四、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6、游戏:猜猜他是谁?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之后,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齐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此刻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

  (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透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简单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潜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小学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