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观潮》的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体验自然之美——《观潮》
教学目标:
1. 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理解课文内容;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文《观潮》;
2. 课件和投影仪;
3. 黑板和粉笔;
4.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海滩图片和一段海浪拍岸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海浪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预习(10分钟)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观潮》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3. 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预期或猜测?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细读整篇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Step 4:重点词汇(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涌动”、“奔腾”、“如洪水般”等。
Step 5: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并展示给全班。
Step 6:写作练习(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短文进行描写和表达。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Step 7:展示和讨论(10分钟)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大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并提醒学生保护自然环境。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上的写作练习,并修改完善;
2. 阅读和欣赏与大自然相关的诗歌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文《观潮》的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观潮》
教学目标:
1. 理解《观潮》这篇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和表达;
2. 学习描述自然景观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1. 掌握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2. 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3. 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文《观潮》;
2. 课件和投影仪;
3. 黑板和粉笔;
4. 实地考察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海浪拍岸的视频和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海洋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预习(10分钟)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观潮》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有哪些特点?
2. 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预期或猜测?
3. 你认为大自然的力量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
让学生细读整篇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Step 4:关键词汇(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如“奔腾”、“势不可挡”、“如洪水般”等。
Step 5:口头表达(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所学词汇和修辞手法进行口头表达。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Step 6:实地考察(15分钟)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海滩或河岸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海浪或河水的涌动和冲击力,并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
Step 7:写作练习(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观察和体验,写一篇短文进行描写和表达。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并提醒学生保护自然环境。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上的写作练习,并修改完善;
2. 阅读和欣赏与大自然力量相关的诗歌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文《观潮》的教案 篇三
课文《观潮》的教案
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
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