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实用3篇)

时间:2012-09-05 06:25: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篇一

在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培养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有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

首先,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幼儿在家庭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家庭环境对他们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爱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他们需要有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以便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

其次,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对幼儿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的社交活动,如邀请其他幼儿来家里玩耍或参加幼儿园的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父母还应该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再次,注重幼儿的情绪教育。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他们的人格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学会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同时,父母也应该成为孩子情绪的榜样,通过积极向上的情绪表达来影响和引导孩子。

最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体育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对他们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和艺术课程,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培养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注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篇二

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下面是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

首先,父母应该成为幼儿的榜样。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因此,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同时,父母还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其次,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责任。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获得自主权和责任感。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做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同时,父母也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承担责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再次,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父母应该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可以通过给予他们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同时,父母还应该与孩子一起探索和学习,为他们提供正确的知识和信息。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机制。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日常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此外,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接纳。

总之,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责任,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机制。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篇三

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 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 业功能。我们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人格教 育。人本心理学家马斯络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完美的人性”其内 涵是让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他 认为,自我实现者的成就与童年情感等因素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童 年情感的正常发展如果遇到障碍,例如失去爱、安全感和尊重孩子长 大的就很难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既 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

  一、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

  从我国目前及今后发展趋势来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越来 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在对幼儿应施加什么教育的问题上,许多 人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对幼儿强化的是智力教育,却忽略了幼儿人格的培养,因而造成幼儿教育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其实, 幼儿教育除智育外,还应包括体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尤其人格培养 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

  一个人的一生,活得有无作为、价值大小、幸福与否,主要体现 在他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上。做人与做事相比较,首先是做人,然后 才是做事。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教育幼儿将来如何做人的。智力 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则侧重于教育幼儿将来如何做事。我们知道,根据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在智力方面人们必须接受终身教育,这就意味 着,智力教育对幼儿的一生来说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健全 人格的培养,对儿童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奠基作用。这是因为 婴幼儿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意 识单纯,加之,在生活上特别是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与爱恋,使父母 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对其幼小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 儿童通过父母长 期的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 观念, 学会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知道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等等。因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非常强调幼儿时期的人格 培养,他指出:“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地决定于你们在他 五岁以前把他造就成一种什么样子。 假如你们在五岁以前没有按照需 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进行‘再教育’。”他 还说:“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你们在五岁以前所 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我国有 句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为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做父母的应把健全人格的培养放在整个 幼儿教育的首位。

  而我国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习惯被别 人宠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在家里父母就是再苦也要让孩子吃 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决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他们让孩子独自拥有好 的东西,就因为这一次次“理所当然”的默认便将一些幼小纯净的灵 魂一步一步朝自私的方向牵引的同时, 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 上的满足。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 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 泉,孩子的爱心不是强行灌输,也不是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出来的,更 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的模仿潜 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 如同春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 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养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要使孩子 拥有健全的人格,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本文就此谈些粗浅认识。

  二、家庭中的早期人格教育实践

  埃里克森的理论对于早期人格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认为, 结合埃里克森的思想,学前儿童的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在婴儿早期,母亲要与婴儿进行良好合作的亲密互动,尽 量给婴儿以安全、快乐和温暖的生理和情感体验,培养婴儿对外部世 界的基本信任、合作、互助的关系。婴幼儿在头三年与母亲实际上是 一种心理连体,可以说这时的幼儿还是母亲的“一部分”,他的心理 感受、情绪和精神都反映着母亲在这些方面上的状态。因此,母亲对 孩子不要有丝毫的厌烦、怨愤、抛弃等消极心理,而要给予全身心的 关爱。比如,有些母亲由于难产常常不自觉地敌视孩子,喂养孩子缺 乏耐心、细心;孩子一出生就被母亲心理所抛弃,这不可避免地也使 孩子产生敌视、排斥他人的心理,这可能为孩子长大后走向病态心理 甚至犯罪边缘埋下隐患。同时,母亲要经常对婴孩作出爱的表示,比 如经常和孩子呆一块儿,并对他进行身体上的爱抚,语言表情上的笑 慰,让他感到一切都那么安全和自然,这样孩子的身心各方面才会不 受打扰、不受阻碍的顺利成长。上世纪 2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 皮兹的一项孤儿院婴孩身心发育状况的调查发现, 母亲或代替母亲的 人的存在,对于婴儿身心的发育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没有这个条 件,孩子就连步行、说话一类被视为天生的'行为都培养不出来。现代 医学也表明,孩子出生伊始,如果不立即进行母子接触,那么就很难 有一个良好的母子关系。抱孩子、吻孩子以及同孩子搭话的爱抚行为 比较多,其孩子出现神经质倾向明显比未有这些行为的孩子少。

  其次, 在幼儿期要鼓励孩子在行为方面的自主和独立, 培养自主、 自信的人格。父母要密切注意幼儿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尝试,给他尝试 活动的机会,及时帮扶、鼓励和训练他每一个“第一次”。对小孩而言,从无到有,没有对与错,只要表达出新的动作、话语就是一种成 长,因而要更多的鼓励和容忍孩子的尝试出错。例如,精神分析学家 阿德勒认为, 儿童的佝偻病与婴幼儿早期行为自主性培养训练欠缺有 关。他指出,幼儿受到父母过分宠爱,受到太多关心,小孩自身的尝 试性独立动作总被父母“小心”阻止,如孩子四肢的伸展、挣扎,身 体的蠕动、爬行等最初尝试行为受到了“扼杀”。许多孩子行走能力 上的缺陷并非天生,而是父母没有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一些爬行、直立 之类的动作尝试,往后也没有太多的帮扶训练,让孩子长时间安分于 布裹、摇篮里,企望他“功到自然成”。阿德勒还举口吃这一语言障 碍为例,认为口吃的形成来自于父母的过于溺爱,父母包办了孩子的 说话机会和说话内容, 孩子很少有面对他人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想法 的机会——孩子刚一开口说话, 父母马上急不可待地替他说出后面的 内容,孩子说话一出现错误、吞吐时,父母马上打断他的话语,提醒 他哪些说的不好或斥责他不会说话等等, 由此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很 少得到完整训练,内心又害怕自己说话不好等,最终使他在与他人交 流时, 心情紧张、 说话结巴。 由此还引发孩子害怕与生人接触、 羞怯、 自卑等不良心理和消极情感体验。因此,家长对孩子说话不应采用一 种权威、命令的口吻,而应采用“或许”、“可能”、“或者你可以 这样尝试”等一类词语,以免给孩子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

  再者,家庭中的大人成员要时刻自我教育,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 的行为习惯以及和谐温暖的家

庭情感气氛。因为孩子稍大一点(3~6 岁)进入学前期后,虽然还未能主动深入思考,缺乏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但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因而这时父母的身影重于声音。这 时父母的自我教育就尤为重要了。 父母在孩子面前需要有良好的行为 习惯,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模式;此外,在孩子面前不要 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如大人们的吵架最好不 要让儿童知晓。

  最后,在学前期要避免对孩子强制进行过早的“专门教育”,例 如音乐、书法和画画等方面的强制教育,否则儿童容易出现屈从、怯 懦或反抗、敌意等人格缺陷。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成型之前,任何带 有一定强度的强制性专门训练都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其他人格方面 的正常发展, 并产生消极合作、 怨恨父母的心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注意了解孩子感兴趣的、喜爱的玩具、物件及游戏活动,将智力、艺 术技能等方面知识巧妙结合进孩子的这些最初兴趣当中去, 让孩子在 接触自己喜欢的物品和玩自己喜爱的游戏中, 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文化 艺术知识技能感兴趣, 即 “以兴趣培养兴趣” 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 才能既使孩子身心全面得到自主而 “安全” 地发展, 又使他们对智力、 艺术技能产生好奇心, 培养新的学习兴趣, 如若孩子对这些不感兴趣, 那强制教育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总而言之,埃里克森关于个体早期人格发展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 个体的人格从出生伊始就受到环境以及母婴互动的重要影响,因此, 人格教育必须从婴幼儿开始,从母婴互动关系开始。现代人格教育的 重点不是等到儿童入学后才去矫正其缺陷人格,而是从开始处开始,

  以一种建设的态度去培养儿童积极的人格, 防止人格出现偏差。 因而, 个体的早期家庭教育不应该被忽视,相反,我们要把它放在首要的地 位。

  扩展资料

  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方法

  1、要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动手,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克服,并给予帮助。现在有不少家长包办太多,致孩子锻炼机会少,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从小懒懒散散、怕苦怕累的孩子长大后是很承受挫折的,极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

  2、要鼓励孩子积极与伙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正确的教育会使儿童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懂得尊重别人权益,谅解别人短处和失误。这样的人格特征,就会使别人乐于与他交往。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出事,总把孩子关在家里,不与其他孩子接触,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对孩子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

  3、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即不骄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家长对孩子的优点应恰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孩子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同样,对孩子的缺点和失误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这样很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

  4、培养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从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较开朗。另外,打骂儿童、苛求责备等压抑个性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对人敌视、自卑、忧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民主的作风,允许儿童发表个人意见,尊重儿童的权益,从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5、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们常说,“适者生存”,适应性强的人能迅速调整自己与新环境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发展。要增强适应性切忌娇生惯养。为了孩子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应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加强培养和锻炼,以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性。

如何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