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素材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主题:成长与成熟
导入:
通过一个小故事导入,讲述一只蝴蝶的蜕变过程。蝴蝶从一个小毛毛虫逐渐长大,最终变成美丽的蝴蝶。这个过程中,蝴蝶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发展:
1. 看图说故事:给学生展示一系列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描述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姑娘,她不愿长大,总是希望停留在童年时光里。但是,她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结识了许多朋友,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长。
2. 观看动画片《长大的烦恼》:这个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渴望长大的故事。通过观看动画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4. 制作成长手账:让学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手账,记录下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片、贴纸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
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成长的意义和过程,认识到成长虽然会伴随着困难和烦恼,但也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成就。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成熟和自信心。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素材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主题:童真与成长
导入:
通过一首童谣导入,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童谣中描述了一个小姑娘不愿长大,总是希望停留在童年的状态下。这引发了我们对于童真和成长的思考。
发展:
1. 观看短片《童真与成长》: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可以了解到童真和成长是可以并存的。短片中展示了一个小姑娘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童真,同时也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童真和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童真是什么,成长又意味着什么。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 制作绘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制作一本关于童真和成长的绘本。鼓励学生用文字和图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绘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展示和交流,加深对童真和成长的理解。
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童真和成长的关系,认识到童真不是成长的障碍,而是成长的力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制作绘本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童真和成长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素材 篇三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素材
一、教材分析: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北师大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成长的经历”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回味成长的快乐与艰辛,体验成长的经历,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健康成长。
课文叙述了一位小姑娘从“不愿意长大”到觉得“长大的感觉也不错的”成长经历。阅读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小姑娘,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8自然段,主要通过小姑娘和妈妈的对话,表现出当时的小姑娘很不理解妈妈,她埋怨妈妈“为什么不带我去动物园”“为什么工作离不开身”,最后她不高兴了,说“我不愿意长大”,紧扣课题。在这部分中人物的对话直接反映出小姑娘的内心世界,许多学生也一定与小姑娘有同感,透过两个“为什么”,能读出小姑娘其实是喜欢妈妈的,内心渴望着总能跟妈妈在一起。因而,后来她又“心疼妈妈”,对妈妈说“不上动物园,不要照顾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做”。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9~12自然段,这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段落。四个自然段主要分三层写出了小姑娘逐渐长大的过程。首先,因为心疼妈妈,小姑娘就先学着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梳小辫子”,不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当她梳小辫够不着后边时,第一次产生了想长大的愿望“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接着,妈妈病了,小姑娘很心疼妈妈,就说“放心吧,我会让大家过得很好。”她“买菜、洗碗、做粥、洗衣服、晒衣服”,开始学着关心、照顾妈妈,当她因为个子小,够不着水池时,又一次产生了长大的愿望“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再后来,妈妈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小姑娘就更心疼妈妈了,她让妈妈好好休养、还替妈妈做了许多家务事,甚至帮妈妈完成工作。此时,看到自己高大起来,小姑娘坦然接受了,甚至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愿望“为了妈妈,还得再长大一些”。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小姑娘的行动、语言,更突出了她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表明她正长成一个懂事、善良的小姑娘。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后1个自然段,小姑娘听了人们的赞美,微笑着心里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自然结尾,简洁明快。
课文篇幅较长,记叙的事件较多,但故事的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来,浅显、朴实的儿童化语言很能贴近学生,适合在朗读、探究中体验、感悟,并产生共鸣。
二、学情分析:
学习到本单元,学生已完成了三年级上册一多半的语文课程,在识字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认字和写字能力。分析本课认字表,可在学生独立识字之后,从中提出两组字重点指导:“粥-----弱”观察两个字的异同点,借助部首表义的特点识记、区别;“卧-----柜”在书写前着重比较易混的.地方,加强对比、区分。借此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识字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辨析难点。
阅读方面,能初步
理解课文内容,并开始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本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抓住小姑娘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深入阅读,并继续学习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感悟,体验小姑娘内心发展的历程。三、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小姑娘心理的变化。
3、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真正的长大是能够独立自理,并学会理解、关心、帮助别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姑娘的成长过程,难点是理解她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五、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依据从整体入手、加强整合以及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课改理念,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
(一)联系旧知,谈话入境。
紧扣单元主题“成长”,在导入新课时,先请学生听一段诗歌录音《我长大了一岁》。学生自然地回忆起一年级的情景,然后启发谈话:两年以后,我们又长大了,你喜欢长大吗?
再出示课题,请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独立识字之后,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课文来说,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很有必要。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从课题入手,这里主要设计了两个主线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探究。
1、阅读课文,小姑娘的心里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不愿长大------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再长大一些------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2、小组合作探究:小姑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逐步体会小姑娘是因为心疼妈妈、关心妈妈、爱妈妈才越来越盼望自己长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思考:开始,小姑娘说“不愿意长大”,最后她又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你觉得小姑娘到底愿不愿意长大?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理解、关心、帮助过别人的事吗?说给同伴听。
点明本课及单元主题,提示成长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