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精彩3篇】

时间:2019-05-05 06:38: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语文《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篇一

近日,我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了一次关于《邹忌风齐王纳谏》的教学实录。通过这次实录,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堂开始之前,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邹忌风齐王纳谏》的背景和作者邹忌的身份。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战国时期的故事,讲述了邹忌以谏言敢言著称,为了改变齐王的错误决策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到一个人勇于言辞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国家领导者需要接纳不同声音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关键词和句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完成阅读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我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邹忌敢于对齐王直言不讳?”、“邹忌的谏言对齐王有什么影响?”等等。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我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这样的讨论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写作任务。我要求学生以邹忌的角度,写一篇致齐王的信,表达自己对齐王不听谏言的遗憾和愤怒。学生们积极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并且在写作中充分运用了文章中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们对《邹忌风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实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高中语文《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篇二

本次高中语文课堂上,我进行了一次关于《邹忌风齐王纳谏》的教学实录。通过这次实录,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开始之前,我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作者邹忌的身份,向学生介绍了《邹忌风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篇以战国时期为背景的故事,讲述了邹忌以谏言敢言著称,为了改变齐王的错误决策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到一个人勇于言辞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国家领导者需要接纳不同声音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并思考作者通过这些语言和结构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和思想。

完成阅读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作者通过描写邹忌的勇敢和坚持,传递了怎样的思想?”、“作者通过描绘齐王的态度和行为,展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等等。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这样的讨论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我布置了一道写作任务。我要求学生以邹忌的角度,写一篇致齐王的信,表达自己对齐王不听谏言的遗憾和愤怒。学生们在写作中展示了自己的写作才华,并且在表达中充分运用了文章中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们对《邹忌风齐王纳谏》这篇文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实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高中语文《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篇三

高中语文《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圣君、贤臣,使唐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风齐王纳谏》。

  二、范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三、自学指导

  (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经不可考。它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17年(BC452年)到秦始皇31年(BC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士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

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夫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人治。

  四、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再读课文,读准句读,理解文意

  (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解释、词典自行解决)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怜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怜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指名一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文意简析

  提问: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邹忌领悟到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为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

  第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文意简析:

  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

  三问

  缘起三答

  邹忌进谏内容:三比

  结果三赏

  三变

  (三)三读课文,鉴赏课文

  (学生结合板书,齐读课文,理解思路)

  小结: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依次叙述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进谏缘起于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使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为何“受弊”的道理。进谏的内容则是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齐王听后连连叫好。而进谏的结果则是齐王欣然接受邹忌的劝告,下令奖赏进谏的臣民,齐国也因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弊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后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传统课目,老师教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挖掘的深度,拓展的广度都较为深广,但对学生来说,永远都是新的。因此,在分析课文的同时,还要抓住基础性的东西,如字词句等。此教案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直到背诵。

  存在问题,学生诵读时断句不准,例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方”不断开,作为一个词来读。结合板书背诵时,许多学生强记背诵,不能理解中间的内容。

  表现较好的地方,学生读课文较齐,学生概括文意时,有个别学生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写下去。

  师:前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我们再一次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课文前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表现邹忌和齐王的形象,相互间可讨论。

  (学生分学习小组,相互小声讨论)

  师:请一组同学来读一读,演一演。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来评评。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谁来给他们的朗读评一评?

  (学生举手,老师点名)

  生:我们小组觉得杨涵涛读得较好,邹忌的语气委婉诚恳,又不失严肃。

  师:他在委婉讽劝,严肃好吗?

  生:他虽是委婉讽劝,但毕竟是谈国家大事,应该严肃点。

  师:好,丛霄读齐王读得怎样呢?

  生:丛霄读得也很好,他读得浑厚有气势,显出一代君王的气度。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我要自叹弗如了,(学生笑)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阅读《召公谏厉王止谤》,比较齐威王和周厉王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阅读材料,相互讨论交流)

  师:王积磊你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生:我们组认为齐威王勇于纳谏,精神高尚,是明君;周厉王不听逆耳之言,是昏君。

  师:很好,说得非常好,《纳谏与止谤》这篇课文还给我们举了其他帝王、臣子的例子,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给他们分分类。

  师:我们来看看大家是如何分类的,请小组回答。

  学生回答。学生是这样分类的:

  帝王:唐太宗、齐威王、周厉王、楚怀王、商纣王

  臣子:魏征、邹忌、召公、屈原、比干

  师:请同学们比较“臣子”的结果,“帝王”的最后结果以及国家的命运。

  学生分组讨论,把帝王、臣子分为两类,意见较为统一:唐太宗、齐威王是明君,国家被他们治理得很好;周厉王、楚怀王、商纣王全是昏君,在他们的统治下,百姓生活痛苦,他们有的还是亡国之君;魏征、邹忌为一组,他们的意见被接纳,得以善终;比干、屈原进谏不被接纳,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最后投江而死。

  老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牵引出课堂讨论问题:

  1、谏能否被接受,关键在于进谏人还是纳谏人?

  2、纳谏和止谤在古代不同的意义及作用十分明显,那么在现今社会他们的益处和弊端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教师下堂巡视,时不时加入学生的讨论。

  师:大家都认真讨论了,我们请两个小组分别回答。

  (学生举手,老师点名)

  生:谏能否被接受,关键还是在于纳谏人。

  教师追问:如果话说得不好听不被接受,责任在谁呢?

  生当然是帝王的责任,魏征不是经常让唐太宗下不了台吗?

  师:好!好!第二题第五小组代表回答。

  生:纳谏可以改进工作,提高效率,能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对四化进程起推动作用;止谤危害是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难免垮台。

  教师追问:除书本上的你有自己的理解吗?

  生:止谤肯定损害人民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师:同学们刚才从大的方面谈到纳谏的益处,止谤的弊端,那么现在我们请同学联系生活进一步来谈谈,并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教师出示话题:

  1、谈谈生活中纳谏与止谤。

  2、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

  学生写作,老师巡视。

  学生完成写作,相互交流相互评点。

  课堂教学的得与失

  集体研究式教学的主要内涵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到光华之后,我积极学习光华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我想就《邹忌讽齐王纳谏》、《纳谏与止谤》两篇课文的合和教学谈谈我教学中的得与失.。

  课堂教学中,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文言基础知识,我将教学重点落到了《纳谏与止谤》上,主要就齐王、厉王对待谏的不同态度及由此引发的不同国家命运的比较来掌握纳谏的好处,止谤的危害。

  教学时,我让学生再一次读一读,演一演齐王、邹忌,分析齐王、邹忌的不同的形象。古代还有没有君臣进谏纳谏的事例呢?

  请学生阅读《纳谏与止谤》,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君臣事例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态度,最后不同命运给他们分类,然后讨论探究纳谏与止谤的不同作用意义。追古思今,学生再次探究在现实生活中纳谏的益处,止谤的弊端;谈谈应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学生开始练笔写作.接着就几位写作快的学生的习作展开了讨论,师生共同评析。

  这堂课看起来节奏紧凑,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活动,学生活动也较为充分,但教学完成后,却感到像缺少了点什么。

  集体研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自主、问题、沟通。自主学习本身就应该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学习。教学时,我的思路十分清晰,学生也一直在我的引导下去学习,但我仅仅是请学生入我的瓮,学生只是沿着我的思路来思考,思维受到了限制,没有真正地自主。集体研究式教学问题的教材、教师、学生。课堂预设的问题学生都解决了,但这些问题仅仅是我根据我的教材设计好的,可以说学生是在帮老师解决问题,我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力。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我把一切都包办了,正是因为我的包办,学生只能就问题谈问题,可昂完全没有开放性,这堂单一的课限制了学生的沟通交流,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延伸也就显得有些空乏。

  以上把我教学中的得与失记下,以便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集体研究式教学这门学问是要我们仔细钻研的。

高中语文《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