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近似数的教学实录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近似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在计算中起到了简化问题、提高计算效率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我在教学中使用的近似数实录。
在一次七年级的数学课上,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我首先给出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购物时的近似金额、测量时的近似长度等。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们大致了解了近似数的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小练习。我拿出了一本书,告诉他们这本书的页数是230页。然后,我让学生们通过估算来判断这本书的页数是否接近230页。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同学说可能多一点,有的同学说可能少一点。接着,我拿出一把尺子,让学生们估算一下这本书的厚度。他们纷纷伸手去拿尺子,用手指按压书的封面,试图通过触感来估算出书的厚度。最后,我让他们写下自己的估算结果,并与实际的页数进行对比。
在比较学生们的估算结果和实际页数之后,我发现有的同学的估算结果非常接近实际页数,而有的同学的估算结果则相差较大。我请学生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同学估算得比较准确,而有的同学估算得比较偏差。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看书,对书的厚度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用手指按压书的次数比较多,对书的厚度有了更准确的感知。
通过这个小练习,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我进一步向他们解释了近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我告诉他们,近似数是指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与真实数非常接近的数。在计算近似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精度,通过截断、四舍五入等方法来获得近似数。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近似数的例子,并通过计算和估算来获得近似数。我希望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近似数的教学实录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近似数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近似数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我在教学中使用的近似数实录。
在一次高中数学课上,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关于近似数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3.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我让学生们首先思考一下如何计算这个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同学说应该用π来计算,有的同学说应该用2π来计算。我引导学生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同学选择使用π,而有的同学选择使用2π。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记得圆的周长公式是2πr;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认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所以应该用πr计算。
接着,我给学生们出示了一个圆形的橡皮筋,并告诉他们这个橡皮筋的半径是3.5厘米。我让学生们估算一下这个橡皮筋的周长,并与实际的周长进行对比。学生们纷纷拿出尺子,用手指按压橡皮筋,试图通过触感来估算出周长。最后,我让他们写下自己的估算结果,并与实际的周长进行对比。
在比较学生们的估算结果和实际周长之后,我发现有的同学的估算结果非常接近实际周长,而有的同学的估算结果则相差较大。我请学生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同学估算得比较准确,而有的同学估算得比较偏差。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对长度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用手指按压橡皮筋的次数比较多,对周长有了更准确的感知。
通过这个小练习,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我进一步向他们解释了近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我告诉他们,近似数是指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与真实数非常接近的数。在计算近似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精度,通过截断、四舍五入等方法来获得近似数。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近似数的例子,并通过计算和估算来获得近似数。我希望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近似数的教学实录 篇三
数学中近似数的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制三年级下册第15~16页,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并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3.培养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个信息窗的学习,你知道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有多少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数大约有多少亿人吗?
生:我国领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数约是13亿。
师:今天这节课的信息窗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二、充分认识近似数
(课件展示教材第15页信息窗)
师:谁来说一说图中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生1:天安门广场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
生2:金字塔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
生3:光速每秒约30万千米。
生4:太平洋最深深度约11030米,总面积约178680000平方千米。
师:这几组数字和刚才老师说的960万平方千米、13亿人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1:这些数前都有“约”字。
生2: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它们都是近似数。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用准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和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叫近似数。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近似数)
师: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生1:一个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
生2: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约4086000册。
生3:我们学校大约有2千人。
生4: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有60 平方米。
师:想一想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呢?
生:这样说比较方便。
师:对,在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也没有必要精确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三、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认识了近似数,那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请看题。
(课件出示:11030大约是几万? 178680000大约是几亿?)
师:估计一下这两个数分别大约是几万,几亿?
生:11030大约是1万,178680000大约是2亿。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1030接近1万,与2万相差很远不可能估成2万。同样178680000比1亿多得很多,比较接近2亿,所以估成2亿。
师:说得很好,这个同学是通过比较,和哪个整万、整亿离着近就估成谁。这种方法可以。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是看数字,11030千位上的数字是1,不满5,就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改写成0,所以11030约是10000。 而178680000千万位上的数是7,比5大,向它的前一位进一,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改写成0。所以178680000约是200000000。(教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板书:11030 ≈ 10000,178680000 ≈ 200000000。)
师:为什么估有几万看千位上的数字?估有几亿,就看千万位上的数字呢?
生:因为千位跟万位离着最近,千万位离着亿位最近。
师:同学们光知道看哪个数位还不行,还必须看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否满5,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一,其他数位改写成0;不满5舍去,改写成0。像这样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课件出示:“四舍五入”法的相关资料。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师:通过阅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课件出示下面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