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互助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练习题目。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二、阅读活动(25分钟)
1. 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策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3.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后,教师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分组活动(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深入讨论,包括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结局等。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讨论(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练习题目。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二、阅读活动(25分钟)
1. 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策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3.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后,教师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小组活动(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深入讨论,包括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结局等。
3.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创作一个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四、课堂表演(15分钟)
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创作的小故事,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和讨论,包括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表演技巧等方面。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和表演,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味词语,引其情,动其辞。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重点)
2、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书呢?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2、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一本好书,能使我们懂事明理;一本好书,能引领我们走出人生的困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文章。请同学们跟老师写题目。(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质疑课题
1、题目中的“侣”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侣字的两个口要上面小,下面大,这样才能屹立不倒,使友情之树长青。)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堂练习
1、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 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爱读书 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会读书 一遍又一遍
作业安排: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五年级《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五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
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