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实录【优秀3篇】

时间:2011-01-05 06:17: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实录 篇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名为“爬天都峰”的语文教学实录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新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爬天都峰”是一家专注于语文教育的教育机构,他们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教学理念而闻名。这次实录活动中,我所参观的是他们的一堂初中语文课。

这节课的主题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他们采用了“导入、展示、解读、讨论、总结”五个步骤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是导入环节,老师通过一段音乐和图片的展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接着,老师展示了一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猜测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接下来是解读环节,老师通过讲解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和目的。同时,老师还通过引用一些相关的典故和诗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听讲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然后是讨论环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互相启发和借鉴。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是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点出了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要点和技巧。并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参观这节课,我深切感受到了“爬天都峰”语文教学的独特之处。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运用。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实录 篇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名为“爬天都峰”的语文教学实录活动。这次活动让我领略到了这家教育机构的独特之处,并对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爬天都峰”是一家专注于语文教育的教育机构,他们以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备受关注。在这次实录活动中,我所参观的是他们的一堂高中语文课。

这节课的主题是文言文阅读和赏析。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他们采用了“导入、解读、讨论、提问、总结”五个步骤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是导入环节,老师通过一段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接着,老师让学生观看并分析一篇文言文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力和理解力。

接下来是解读环节,老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同时,老师还通过引用一些相关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听讲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思考力。

然后是讨论环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互相启发和借鉴。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接着是提问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问题和难点。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是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点出了文言文阅读的核心要点和技巧。并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参观这节课,我深切感受到了“爬天都峰”语文教学的独特之处。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运用。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实录 篇三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通过引读课文、观察课件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简洁的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提出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又从问题自然引入具体语言文字,切入简捷,起点恰当,内容具体。]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么样啊?

  [再提示学生联系写天都峰“陡”的语句去深入体会小妹妹的感受,切实、具体、全面,使学生的体会自然、贴切。]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么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么样啊?

  生:她感到心里就不怎么害怕了。老爷爷那么大年纪,还来爬,自己那么活跃,怎么没有胆量爬呢?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这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既能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答案,又不断要求找出“是从哪儿看出”的,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到了语言文字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出老爷

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通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这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通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应该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这段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体会思想变化,突现出语言内涵,达到深入理解,训练了学生深究语言的能力。]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 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接着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教师有意读掉“终于”,让学生去发现,进而体会句子中“终于”这个词的作用,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把听力的训练与语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教师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内容理解步步深入,语言训练落实到位,情感体验贴切、细致,问题解答巧妙、自然。]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通过前面对三个小问题逐步深入、具体的理解,对“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地迎刃而解了。这时再读小妹妹的话,既是呼应首尾、贯通始终,又是加深感受、强化理解。]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思考题参照了前面理解“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三个小问题,为学生成功想象提示了思维的顺序,想象的方向。]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生:他看到小妹妹心里会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还来爬,可能爬不上去吧?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教师发觉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有误,没有敷衍过去,而是立即暂停了讨论,引导学生重新学习有关语句。这反映出教师心中不忘全体学生。]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经历了再次阅读、交流,直到那几个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才回到先前的议题。这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过程总是要学生配合教师、学生适应教师到现在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配合学生、教师适应学生。这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师: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会向同学学习,能干!同学们想得很好,积极开动了脑筋。那么,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个学生的发言语句流畅、生动,想象合理、丰富。教师敏锐的感受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便不失时机地给予了热情的、充分的、恰当的鼓励:“答得棒”、“会向同学学习,能干”……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这种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将他们引向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作法,体现了教师注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激发了学习热情,起到了激励作用。]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鉴于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罗老师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讨论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前面教师分别采用“深入读议”和“启发想象”的方法,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层层深入地体会了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这里再来理解爸爸对一老一小说的话,从而认识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总评: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爬天都峰语文教学实录【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