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比这个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比不仅仅是一种数学运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比,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大小、比较数量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数量概念。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形象的描述。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比较物质性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规律。
通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数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数的大小关系,从而解决比大小的问题。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比喻来形象地描述事物,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来分析和总结科学原理,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培养自己的宽容和包容心态。比如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教训来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避免重复错误。在道德课上,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行为和道德标准来认识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行为,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道德观。
综上所述,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比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成长。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二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首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加生动和有趣。比如在语文课上,通过比拟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描述的含义和美感。在数学课上,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的大小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比较,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和综合,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科学课上,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来分析和总结科学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在历史课上,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教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比如在道德课上,通过比较不同的行为和道德标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在历史课上,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教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道德的普遍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成长。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三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比的意义》。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
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身体结构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用身体中的头部长和身长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做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练习中感悟、讨论中明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出示)
1、填空。 速度=( )÷( ) 单价=( )÷( ) 工作效率=( )÷( ) 2、 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二、情境导入。(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1、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 师:老师也查阅了赵凡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 多媒体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片) 同学们,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用算式表示赵凡同学的头部与身长的关系吗? 生:20÷160 、表示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 生:160-20 表示身长比头部长多少厘米? 生:160÷20 表示身长是头部长的多少倍?
师:除了用算式表示头部长和身长的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表示出头部长与身长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新方法——比 (板书:认识比)
2、借助教材,感知概念
师:求赵凡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用25÷160 还可以说赵凡头部长与身长的比是25:60
身长时头部长的几倍还可以说身长与头部长之比师160:25 师:同学们25:160和160:25这两个比一样吗? 生:不一样,25:160是头部长与身体的`比 160:25 是身长与头部长的比
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意义就变了
师:你能不能试用比说说赵凡身体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指名发言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都是同类的量,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练习这样的例子 3、探究不同类量的比
多媒体出示: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赵凡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问:速度可以怎样求? 330÷3=
师: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30:3 师:除了相同的量可以可以用比,不同类的量只要有相除关系就可以用比表示
所以我们把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用比表示练习 4、自主学习 交流成果同学们打开可本自学比的其他知识,交流学习成果。 小练习
5、探究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1、讨论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 2、0可以是比的后项吗? 3、比赛中的0 和比有关系吗?
①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