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小学生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学生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和实际问题。
2. 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小球、计数器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简要介绍除法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的区别。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规律,并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
4. 游戏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用小球模拟除法运算,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并强调解题思路和策略。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本次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二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 学生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和实际问题。
2.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盒糖果,然后问学生如何将糖果平均分给同学,是否会有剩余。
2. 概念讲解:教师简要介绍除法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有余数的除法和整除的区别。
3. 实物演示:教师使用实物教具,如水果或糖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有余数的概念。
4. 实际问题解决: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问:“班级里有30个学生,你有一箱糖果,你想平均分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颗糖果?会有多少颗糖果剩余?”
5.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并强调解题思路和策略。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物演示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本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习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起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信息窗内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习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一定数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中国临淄东周殉马坑》可以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可以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15÷5=3(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14÷7=[]B、14÷2=[]
15÷7=[]……[]14÷3=[]……[]
16÷7=[]……[]14÷4=[]……[]
17÷7=[]……[]14÷5=[]……[]
18÷7=[]……[]14÷6=[]……[]
19÷7=[]……[]14÷7=[]
20÷7=[]……[]14÷8=[]……[]
21÷7=[]14÷9=[]……[]
22÷7=[]……[]
23÷7=[]……[]
24÷7=[]……[]
25÷7=[]……[]
26÷7=[]……[]
27÷7=[]……[]
28÷7=[]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5=3(组)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
2、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小棒,草莓,盘子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看图形宝宝都已经藏好了。你能根据你看到的一部分图形猜出后面藏着哪一个图形宝宝吗?(生猜测后师展示图形并提问:各有几条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有剩余的情况。
(1)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小棒)他们是按照怎样的要求在摆呢?你能从图中找到重要信息吗?(生汇报)
(2)如果让你也摆一摆,你最想摆哪个图形呢?(生汇报;师随机根据生的汇报让生猜测1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你想要摆的图形。并随即抽取3位学生上台用11根小棒分别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
(3)展示三位学生作品:
师:3位同学用11根小棒分别摆了,摆得图形虽不同,却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
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里又藏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与之前已学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呢?请随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莓园,到那里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2、学习例1,在对比中感知余数的产生。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2)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吗?(正好摆完)你能根据你的摆法列出算式吗?(6÷2=3(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6里面有3个2)
(3)象6÷2=3这样的除法算式咱们以前就学过,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吗?(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师:同学们真不错,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4)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用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
(5)谁愿意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摆法。(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观察)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没有?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不够摆一盘)
师:这1个草莓就是多余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试着把你的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7)老师也列好了算式7÷2=3(盘)……1(个),看看你们能看懂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引导理解算是含义)
(8)对比7÷2=3(盘)……1(个)和6÷2=3(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重点强调剩余的1个草莓)
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数字1表示,在数学上我们把表示剩余的这个数叫做“余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我们该怎么写呢?
(9)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师边范写边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生随师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请同学认真听!(师范读生学习读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60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P60做一做第二题
(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课本P64练习十四第一题
五、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利用新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咱们以后讲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