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12-07-04 09:30: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劝学》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劝学》是明代文学家许仲琳的一篇劝课文,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和哲理道理,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教学设计将以《劝学》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劝学》文本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典故和哲理,理解作者的劝学意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与学习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老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劝学》的文本,要求学生默读并回答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互相分享他们的理解和答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4. 教师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文本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5. 扩展阅读:老师提供一些与《劝学》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典故和哲理道理。

6.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关键词,帮助他们展开写作。

7. 作品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赞赏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劝学》文本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撰写的文章是否能够充分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态度。

3. 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作品分享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理解他人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等。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劝学》文本,深入思考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劝学》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劝学》是一篇劝课文,旨在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和哲理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教学设计将以《劝学》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劝学》文本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典故和哲理,理解作者的劝学意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与学习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老师给学生分发一份《劝学》的文本,要求学生默读并回答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3. 教师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文本进行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4. 扩展阅读:老师提供一些与《劝学》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典故和哲理道理。

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关键词,帮助他们展开写作。

6. 作品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赞赏和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劝学》文本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撰写的文章是否能够充分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态度。

3. 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在作品分享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理解他人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等。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劝学》文本,深入思考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学习动力和写作能力。

《劝学》教学设计 篇三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本文

  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赵国人。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胜天;

  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

  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

  1、诵读的准确。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

  2、学生朗读第一段;

  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

  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

  5、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

  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

  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

  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

  2、文理分析:

  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

  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

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

  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

  六、诵读第三节

  1、主要步骤同上;

  2、文理分析:

  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

  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

  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

  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

  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

  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样的思想

  九、结合上面的讨论,进一步思考:比喻论证有怎样的作用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附板书设置】

  一、学不可以已

  1、通过学习,可超越前人(横向);

  2、通过学习,可提高自身(纵向);

  3、总结:只要学习,必有进步,甚至“知明而行无过”。

  ──学习的意义

  二、学习要善假于物

  1、过渡:承上启下;

  2、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必须

  1、善于积累:正、反;

  2、持之以恒:主观、客观;

  3、用心专一。

  ──学习的态度、精神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