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一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篇名篇,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朱元思的思念之情。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与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创作背景。
2.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
1.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与朱元思书》,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3.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欣赏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模仿《与朱元思书》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简要介绍《与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
3. 阅读与分析:学生独立阅读作品,并进行个人分析,提取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4. 讨论与辩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辩论,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提供支持意见和证据。
5. 文学鉴赏:学生欣赏相关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效果,提高审美能力。
6.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模仿《与朱元思书》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7. 总结与评价:学生个人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并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与朱元思书》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二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篇名篇,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朱元思的思念之情。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与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创作背景。
2.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
1.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与朱元思书》,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3.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欣赏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4.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模仿《与朱元思书》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简要介绍《与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
3. 阅读与分析:学生独立阅读作品,并进行个人分析,提取出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4. 讨论与辩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辩论,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提供支持意见和证据。
5. 文学鉴赏:学生欣赏相关主题的其他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效果,提高审美能力。
6.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模仿《与朱元思书》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7. 总结与评价:学生个人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并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与朱元思书》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 ,感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 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⑵ 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 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⑷ 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总结
教师引入:这篇文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谁来说一说这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
八、拓读
教师引入:课下如有兴趣再阅读一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看看两文有什么异同。
答谢中书
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
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⑴ 翻译本段;
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⑴ 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 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 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能通过书下注释和同班互助了解文义。
2、通过品读能够理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志趣的高雅。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水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全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本课标题与内容“奇特”之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个别朗读,师生评
2、集体读,点评
三、读懂课文:
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如有困难词句,做上标记。
1、个别尝试翻译。
2、师生点评
3、重点难点词句的解决。
四、研读课文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们眼前。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你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提问: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迷人的景色作了的高度的概括和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景色的呢?
生:作者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从感觉角度看,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生:运用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富春江的确美,美在它的碧波荡漾,美在它的鱼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树群山,美在它的鸟鸣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吗?
五、体情品意:
“鸢飞戾飞者……”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这山这水,多诱人啊,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一切世俗,让人的心变得宁静透明,读到这句,让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六、神游家乡山水
列举家乡山水,感受自然之趣
七、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完成对比阅读练习
板书设计: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六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1、学习先总后分的叙述方法,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2、背诵全文。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理解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美育训练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学法引导
1 反复诵读。
2 在朗读的同时充分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
3 注重词语积累,体味语言凝炼,传神之美。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梳理层次,体味本文生动的描写。
难点:体味语言特色,品味山水景境。
解决办法:通过朗读训练,感知语言特色,理解文章总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李白诗《朝发白帝城》导入。
这首诗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们欣赏一下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看着富春江水是怎样的流速,周围的山又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学生朗读、诵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中重点词语。
韵、柯、飘荡、缥碧、负势、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结合注释,请学生口译全文。
译文略。
四、阅读分析
1.欣赏学习第1段。
全班同学齐读第1段,然后让同学归纳这段段意: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应掌握哪些重点词。
俱净:都清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独绝:独一无二。
2.学习体会第2段。
(1)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
答:水清、水急。
(2)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通过而读,把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动手画,把画得最好的选出来,当场表扬,并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赏。)
第2段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这一段通过什么笔法把山写得充满活力呢?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
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赋予静静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变得座座生龙活虎。“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的山相互争高比远,直上云霄,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是对山的远观,而走进群山,那里的美景则是:泉石冲激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交相鸣叫,婉转动听而且韵味十足;再加上蝉声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调动的感觉器官是:视觉、听觉。
面对如此胜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答:作者认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会熄灭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处理军政要务的官员,见此奇山异水也会流连忘返。这既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倾慕赞美之情。最后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主要突出此处山高林密,草木葱茏茂盛。
4.本文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处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5.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论讨后回答)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6.本文的语言特色怎样?
本文就是用骈体写成的。大多是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
通过诵读,发挥自己的想像,画一幅画,突出“奇山”的特点。选优秀者打在大屏幕上。
7.请学生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描写秀丽的山川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秀水之间。
五、总结扩展
本节课从层次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水。理解并掌握总分的写作手法及形象描绘,以及骈文等写法。
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请做以下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总后分)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本文通过视觉写出了山“势”高耸(“轩邈”、“成峰”);也写出了山“色”青葱。
这就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然后通过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些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给人以大自然和谐天成的感觉,赋予了大自然以生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观景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提示:这样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写活了,显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