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名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引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采薇名师教学设计则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期望。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信、舒适和愉悦。可以通过布置整洁的教室、使用美观的教学材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参与来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分组、个别辅导、个性化作业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及时反馈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结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采薇名师教学设计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及时反馈和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采薇名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薇名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
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项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新产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等。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通过开展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活动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训练。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意比赛、开展创新项目、进行创新思维游戏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提出刺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性的观点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
创新思维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采薇名师教学设计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以及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采薇名师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探究
【教学设想】
学生课前利用早读课时间充分预习,扫清文字障碍,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大意。
【教具准备】
制作简单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有战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要求:读出意境,读出节奏。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初步感受诗歌前三章语言特点:重章叠句;把握诗歌内容大意: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追忆往事,感慨万千。
问:本诗描写生动形象,画面感强,如果要把诗歌内容拍成电影镜头,一共可以拍成几个场景?(当一次导演)试着写出每个镜头的脚本。(做一回编剧)
明确:三个镜头。
镜头一脚本:一位面带饥色士兵在荒坡野外采集薇菜,不时遥望家乡(一~三章);
镜头二脚本:疆场上我方车马雄壮,装备精良,士兵们频繁换防,战场上奋勇杀敌(四、五章);
镜头三脚本:一位身心疲惫的戍卒返乡途中,顶风冒雪,泥泞路上艰难前行(六章)。
三、赏析画面,品味情感
(一)赏析镜头一
问:头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都以“采薇”起笔,依次写了薇菜的哪几种生长形态,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冒出地面)、柔(叶片柔嫩)、刚(茎叶粗硬)三种形态。用薇菜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反映了归期的一拖再拖,返乡遥遥无期,何时才能归家,深化了士兵思乡之情;同时士兵靠采集薇菜充饥,说明粮草不继,戍边生活异常艰苦,更加激起对温馨温暖家庭生活的想念。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问:前三章除了借助薇菜的生长间接表达思归之情,抒情主人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还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
明确:直抒胸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从年头到年尾,戍卒的乡情也日益加重,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靡使归聘”,同时还伴随着对家庭会发生变故的担忧。
问:开头三章总体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悲伤凄苦。
(二)赏析镜头二
问:四、五两章写了战场情况,并未正面描写敌我双方交战情景,而是写了我军车马、装备和换防情况,表达了主人公的哪些情感?
明确: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种思想矛盾给戍卒带来的是精神困苦。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诗风。
问:这个部分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雄壮中掺杂着悲苦。
(三)赏析镜头三
问: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此时战士的心境如何?
明确:从结尾四句可知,主人公的心情是悲哀的。
问:九死一生,能活着踏上归途,这本来是一件感到庆幸的事,然而我们为何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
明确:补充两首诗歌阐释回乡途中戍卒内心的悲苦不安。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誉作是《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今昔对比,乐景写哀,情景交融。诗句包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主人公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戍边士兵的心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四、课堂小结
《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后代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确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千年而不变,愈久弥芳。
五、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当代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感受现代人的思乡情怀。
板书
:采薇思归 悲伤凄苦
疆场思归 雄壮悲苦
归乡途中 哀伤不已
采薇名师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习先秦诗歌,诗经作为后世诗歌的源头之一,本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通过本文来体会诗经中风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所以把文本的艺术美合理的展现并加深学生的体悟是本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一上学期,是一个衔接时期,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相对单一,语言表述缺乏准确性,提升分析能力和感受情感能力成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知识的构建与运用
进一步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掌握莫、华、常、棘通假现象及文中重要的实词。
体会诗经战争诗的美学特征,农耕社会家国矛盾心态,外战中的尚武精神,周代礼乐影响下的德化威服战争观。
培养学生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的阅读能力。
组织语言较准确表达观点的能力
提升赏析诗文的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诵读文本,体味情感,梳理文章脉络。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调整语言,概括情感。
思辨的阅读,判定文本思想内涵
讨论探究,诗经战争诗的审美特征。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人性体悟和情感参与。
感受西周至春秋时文学庄严、肃穆的净化之美,崇仁尚德的美学渊源。
抵御外侵,反对穷兵黩武的精神影响。
教学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进入诗情,厘清文脉。
方法:提取文段关键句,以句带段,以点到面的入情,先把文章读短,再读丰富,加入联想与想象。见预习案第四项,“如果每一小节只选取一小句来表现情感,你选择哪一句,并简单概述情感”
农耕社会的家国矛盾心态和外战中的尚武精神在整个诗经战争诗中的示范作用。
方法:梳理和对比,
靡室靡家-------愤-------猃狁之故
靡使归聘-------苦-------我戍未定
我行不来-------忧------王事靡盬
在对比中可以明确突破。
诗经中战争诗一般不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如此处理,你认为好不好。
方法:对比和拓展阅读进行辅助,见预习案第五项《无衣》《破斧》
得出诗经战争诗的审美特质----礼乐制度影响下的崇德威服,西周至春秋战争诗的肃穆净化之美。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方法:自主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提示:鉴赏术语+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教师评价及总结。
作业布置:
1、牢记赋、比、兴的解释语句,结合文章的背诵深入感受
2、对《无衣》进行翻译并做简要赏析。
附文: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预习案
了解诗经相关常识,课后链接《毛诗序》《诗集传》
《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一般而言《毛诗序》是指大序。作者有争议。
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毛诗序》具有特殊意义。《毛诗序》对诗歌的性质、内容、分类、审美特征、表现方法、社会作用等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明晰的阐述。
字音字形
靡( )室靡家 猃( )狁( ) 不遑( ) 载( )饥载渴 王事靡盬( ) 岁亦莫( )止 牡( ) 牝( )鸡司晨 四牡骙( )骙 象弭( )鱼服
采薇全文四字对仗,整齐具有形式美和音韵美, 请认真诵读。
通过你自己的诵读,如果每一小节只选一小句(四字句)来表现情感,你选择哪一句,并简单概述情感。
第一小节选句 , 情感:
第二小节选句 , 情感:
第三小节选句 , 情感:
第四小节选句 , 情感:
第五小节选句 , 情感:
第六小节选句 , 情感:
五、拓展阅读
秦风·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阅读笔记:
国风·豳风·破斧
先秦:佚名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注解: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qiāng)。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匡正四方之国平息了叛乱。可怜我们这些战后余生人,也是非常命大亏苍天有眼!
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斧:斧头。圆孔曰斧。斨:斧的一种。方孔曰斨。四国:指殷、管、蔡、霍,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一说“四方之国。皇:同“惶”,恐惧。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我人:我们这些人。斯:语气词,相当于“啊”。孔:很、甚、极,程度副词。将:大。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qí)。周公东征,四国是吪(é)。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齐刃凿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教化得四方之国秩序井然。可怜我们这些九死一生人,得苍天佑护结局多么良善!
錡:凿子,一种兵器。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吪:感化,教化。一说震惊貌。嘉:善,美,好。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qiú)。周公东征,四国是遒(qiú)。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独头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四方之国边疆巩固又安全。可怜我们这些劫后余生人,也真是吉庆有余福禄无边!
銶:即”锹“。一说是独头斧。遒:团结、安和之意。一说是臣服。休:美好,与”嘉“”将“意同。
采薇名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学情分析:
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高一新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在此方面学生鉴赏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应耐心引导,细细分析。
重点难点:
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活动2:
复习:你记得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活动3:解题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
活动4:朗读,扫除字词障碍。
活动5:全班分为六个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你所选段落用口语化诗歌的语言把他翻译出来,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讲解每节的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活动6:谈一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写了归途中的戍卒对战争的回顾,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第一部分(第1—3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部分(第4—5章)直接描写战事。
第三部分(第6章)写戍卒归途中的心情
活动7:诗歌欣赏
1、诗歌流露出戍边士兵复杂的内心情感,试结合诗句赏析。
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不满;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2、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何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A、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暗示时间的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流露出痛苦无奈的心情。
B、重章叠句,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诗歌的音乐美。
3、主题: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活动8:
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2、注重细节: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现战争的残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4、反衬手法: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5、重章复唱: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采薇名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莫”“止”“刚”“疚”“腓”“思”“雨”等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读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过程目标:诵读,合作学习,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好处。
3、情感目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爱护和平,珍惜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文言实虚词。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分析战士归途“我心伤悲”的原因及“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和平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战争却一直如鬼魅一样,缠绕着和平。似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因而战争是不少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回到中华文学的源头《诗经》,去感受战争给古人带来的百味人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采薇》。
二、回顾《诗经》有关知识
三、诵读课文
1、自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音
靡室靡家 不遑 归聘 靡盬
牡 骙 腓 弭 霏霏
2、范读
3、齐读
4、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优点与不足
5、自读,梳理基础知识(找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并解决其意义和用法)
(1)古今异议词:止作聘孔路
(2)通假字:莫 尔 棘
(3)活用词:日(名词作状语) 雨(名词用作动词)
(4)一般重要实虚词:靡(无)、遑(闲暇)、牡(雄性鸟兽,与牝相对,如牝鸡司晨)、捷(胜利)、骙骙(熟练的样子)、载……载……(一边一边,如载歌载舞)
助词,无实义:维、斯、思、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文本赏析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戍边战士思乡
2、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
不是
3、开头没写思乡,写采薇,这是《诗经》中的哪一种手法?还有哪些章用了这种手法?兴,1-4的章都用了兴的手法。1-3章都是以采薇起兴。第4章以棠棣之花起兴。(进一步加深对《诗经》“六义”的理解)
4、其实,作者写采薇,不仅有兴的作用,还应该有其它用意,要不,为什么不写采蘑菇?“采菇采菇”不也行吗?
暗示了战事的艰苦,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饥;另外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5、再看前三章有什么特点?
重章叠句,有加强语气一唱三叹之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齐读体会)
6、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但也有变化,试说出。
写采薇从生到老的变化,反映了作战时间之长,可能是一年,更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行。
暗示时间的流逝,增强思乡的表达效果。
7、那么战士思家,他们有没有回去呢?
没有,这反映了战士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主动的去作战。
8、第四、五章具体描写了边关战事,都写了哪些与战斗有关的事物呢?
高大的战车、雄壮的战马、整齐的队列、熟练的动作、精良的装备等。
战士们对自己军队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面对强敌,雄纠纠,气昂昂,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了战事的胜利(一月三捷)。
9、战事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吧,最后一章在写法上与前面几章有何不同吗?
最后一章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另外用了对比手法,以离家时的欢愉与归家时的忧伤作对比。
10、既然可以回家了,为什么“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呢?你知道“他”的哀吗?试说一说。
多年的在外作战,音书断绝,家乡的亲人还在否?人事变化大否?(“少小离家老大回”)“去时里下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几十年的离家,家乡的老母亲或许早已化成一冢坟墓了……真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啊。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凶多吉少,怎么能不悲哀呢?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何谁?”
五、小结
这首诗歌写到在国家危难之时,战士在思归与作战之间,毅然决然选择作战,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作为现实主义诗歌,《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钓鱼岛正面临着日本的觊觎(日本已经声明从个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去做呢?
冷兵器时代,人多力量大,而现代战争的今天,人多已经不是优势,应该以科技武装自己,打好科技战。作为我们同学们,应该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也就足够了。
六、布置作业
诗歌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同学们扩写成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七、板书设计
采薇思归
战场战事
回家悲伤
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