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 学生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除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除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例如“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相等的部分”、“在除法中,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等。
2.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应用,例如“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个糖果?”。
Step 2 知识讲解和示范
1. 教师通过PPT或白板,详细讲解除法的运算步骤,例如“写下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式”、“逐位相除,先从最高位开始”、“如果被除数小于除数,则商为0,余数为被除数”等。
2.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除法运算,例如“24÷3=?”、“36÷4=?”等。
Step 3 合作探究
1.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和讨论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出题,进行除法计算练习;
3.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Step 4 拓展应用
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除法解决,例如“小明有36个苹果,他想把它们放在8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应该放几个苹果?”;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整理归纳,写在笔记本上。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深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的运算规则解决复杂的问题;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除法的运算规则;
2. 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 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回顾
1. 教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巩固基本的除法运算。
Step 2 引入新知
1.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例如“24÷4=6,那么24除以4等于6,余数为0。这是因为24可以被4整除,没有剩下的部分”。
2. 教师通过PPT或白板,详细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如果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则商为整数,余数为0;如果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则商为小数,余数为被除数减去除数乘以商的值”。
Step 3 知识拓展
1. 教师提供一些复杂的除法题目,例如“56÷7=?”、“108÷9=?”等,让学生运用除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然后向全班汇报解题方法和答案。
Step 4 深入应用
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例如“小明花了84元买了7本书,每本书的价格相同,每本书的价格是多少?”;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
Step 5 总结归纳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2. 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整理归纳,写在笔记本上。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