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优选5篇)

时间:2019-06-03 02:25: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

题目:力的作用与机械平衡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作用及其特点,理解机械平衡的概念,能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力的作用及其特点,机械平衡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2. 难点:运用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力的作用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力的概念、特点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对力有更深入的认识。然后,引入机械平衡的概念,讲解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3. 实验探究(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一个平衡木或平衡器材,让学生观察力的平衡条件,并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力的平衡条件。

4. 计算与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和分析。例如,有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求悬挂在物体上的绳子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5. 拓展与延伸(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什么情况下物体不平衡?并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力的平衡条件在哪些实际生活中有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力的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二

题目: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特点,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流和电阻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特点,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路图和电流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电流?电流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特点和电流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对电流有更深入的认识。然后,引入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讲解欧姆定律。

3. 实验探究(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4. 计算与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流和电阻的计算和分析。例如,已知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10V,电阻为5Ω,求电路中的电流。

5. 拓展与延伸(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并通过一些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流和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电流和电阻在哪些实际生活中有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电流和电阻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绪论中的问题透视10条和策略导引10条的感想。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从讲授者与传递者发展为设计者、决策者和引导者、组织者,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从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学科知识转为由教师与学生共创的场所。如何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实施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增效“减负”,在很大程度上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有关。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突出教学规范的转型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技术的开展。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1、帮助个体的学习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如何讲完知识内容,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个体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因此教学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到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2、重视个人的发展

  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明确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自主性,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并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潜能的平等机会。新课程侧重于学生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条件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所知道的东西,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这些知识,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情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3、教学设计的阶段性

  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指对知识的延续性、传承性和系统性而言,也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状态这一条件有关,分为即时的或长期的,长期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于课程的一种整体设计,即时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学生的现状: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等。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一口吃不成胖子”,要遵循教育规律的渐进性。

  4、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及其关系,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即学习需要分析,这是教学设计模式中首先要进行的内容,它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起始状态)水平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终态)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期望达到的学习状态主要是由教学大纲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教师通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以明确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

  如初中物理《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1)知道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式。(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3)能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出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是:(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并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对比,得出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2)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实际电路,并判断它们的连接的方式,从而让学生从物理课本走向实际生活,激发学习物理和热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是:在连接和排除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体会成功的喜悦。

  2、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所教内容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知识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以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

  如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的分析:第十三章《电路初探》是初中电学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的综合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是这一章教学的基本原则。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好“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可以为今后电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蕴涵着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研究复杂问题时的“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科学研究方法等,故在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结合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关于“电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性了解,本节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学的难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3、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新内容之前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这些经验和经历将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迁移现象。学生特征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不仅要了解学生具有哪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一般因素,具有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初始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分析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将会怎样地去认识新的知识和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等。

  如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表性的了解,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对电路也有简单的理解,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还有一定欠缺性,做好实验尤其重要。教师利用学生对初学电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分析、讨论得出什么是串、并联电路及特点。

  4、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要解决教什么(或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它是在学习任务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教材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

间的差距,提出教学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它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教学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制定,突出综合性。

  如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设计如上面所示。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依照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

  如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设计:可为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思考、应用等多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并结合课件辅助教学和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和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等。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恰当的顺序进行组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至少应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如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的设计:可设置 “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串并联电路特点有何不同”3个课题讨论,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

  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6、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现代教学辅助媒体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教学媒体可分为五类:

  (1)非视觉投影媒体:包括印刷材料、黑板、挂图、模型、实物、实验器材等;

  (2)投影视觉媒体:幻灯机、投影器等;

  (3)听觉媒体:录音机、收音机等;

  (4)视听媒体: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等;

  (5)综合媒体操作:计算机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需依据学校现有的设施条件,将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机结合来设计,所选的媒体要能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模型、投影、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如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中: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自由连接电路,让学两只小灯泡亮起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连接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得出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样利用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继续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这样可以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

  7、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包括实际教学中的目标体系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

  理念,在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对教学策略的决策是否准确及有效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并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对教学效果未达到目标要求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救改进,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否有不足和遗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学顺序(或线索)是否合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有效;设置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有否考虑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否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有否扩大师生间交流合作、有否考虑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教学设计实现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堂增效”之目的。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

  本文就江苏省实际新课改“五严”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如何把握物理课堂,谈谈笔者的看法。

  1教师对两个飞跃的问题认识不够清楚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新授课需要完成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质的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现在许多教师物理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或忽略)了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掌握,都必须有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等作出科学教与学的过程设计。特别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事实上在概念的建立、规律掌握的认识过程中也蕴涵着方法的运用和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这毫无疑问为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教师重视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结果把新课上成了习题课,这样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做题就可想而知了。学习自觉的学生在老师还没有上课之前已经把本节要讲的知识点预习了,有的学生甚至在假期的时候已经自学了书本,这些学生对课堂的把握就比较好,他们很容易就完成课堂作业。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

  2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关注不够

  这说明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只考虑了教材内容,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或者没有重视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学的程序。这样做必然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差,部分学生听不懂课。有的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动态观察能力,不能形成教学的及时反馈,部分学生懂了,教师以为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就接着往下讲,而事实上课堂能够踊跃回答问题的都是物理比较好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并没有理解,可是教师不知道。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又怎能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呢?对于这样的课堂,想真正教好学生真的是很困难。

  3物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有的教师不能透彻的理解所要讲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讲解的时候方法又比较单一,这样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性不强,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二是教师讲课的时候运用的是专业术语。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语言虽然没有语病,但语言枯燥无味,上课始终用一种语气,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时候讲的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欲望直想睡觉。还有老师有的时候说话不严密、不经意间就拓展了许多随意性的废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学生的学习;三是板书乱七八糟。有些教师黑板上的板书随意性比较强,一节课下来一黑板,板书不整洁没有条理、没有起到凸显这节课知识点的作用。这个说明教师没有真正融入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五

  一、 教材编排体系:七个部分组成

  1、教学内容的分析和设计

  2、学习者的分析

  3、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

  4、教学情境和活动设计

  5、教学过程的分析

  6、教学媒体设计和应用

  7、教学评价的多样化设计

  每个部分都按:理念引领—问题透视—案例分析—策略导引的顺序编排

  注意:结合理念,阅读案例,一是对平时的教学会有帮助,二是考试的题型中,肯定会有案例分析

  二、 绪论

  1、 什么是教学设计?(P1)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2、教学设计的特点(P2)

  系统性(科学系统的方法、整体效应)

  灵活性(线性、弹性)

  具体性(具体、可操作性)

  3、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P3)

  4、教学设计的要素:(P4)

  1)、学习内容分析和设计

  2)、学习者分析

  3)、教学目标设计

  4)、教学策略设计

  5)、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5、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的重要转向(P6)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钟启泉《当代课程研究展望》 五个转向:

  1)、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而设计

  ——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发挥学生学习潜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设计;

  2)、为教师的教而设计

  ——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设计;

  3)、经验性教学设计

  ——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系统教学设计;

  4)、知识点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

  5)、根据教材内容体系逻辑展开的教学设计

  ——从学生经验出发,根据认知过程与发展规律融合各种课程资源进行设计。

  体现上述转向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理论,是由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设计理论。

  6、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P7)

  1)、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2)、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

  4)、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

  5)、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

  三、 设计要素一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P9)

  1、 教学内容的定义:(P9)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 怎样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P9)

  1)、明确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教学内容的设计,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要点一、正确解读与分析小学英语教材内容(P10)

  问题 策略导引

  1)、刻板照搬教材内容 —— 案例分析——主动驾驭教材,把握教学意图

  2)、孤立处理教材内容 ——案例分析——树立整体观念,认真钻研教材

  3)、过度开发教材内容 ——案例分析——客观分析教材,准确合理定位 (注: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

  *案例判断:(P10)

  老师先运用图片逐个用“What’s this?/What are these?作为导入语教授单词pies, hamburgers, sweets, biscuits, noodles, chocolate, tea, coffee, juice, milk。然后运用朗读、游戏、说唱等形式进行巩固。在学生能认知单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给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_____ please。 Anything else? No, thank you。 How much are they? _____ yuan, please。来进行对话练习。 问题判断:A 没有问题B 有问题(刻板照搬/孤立处理/过度开发) 问题所在:教师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提醒学生注意Anything else?的回答不一定都是No, thank you。漠视了其它情况的客观存在,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语言程序化,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建议: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要尽可能拓展教材内容的领域,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同步,向更为丰富和广泛的方向延伸。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中的英语,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语言。

  *教学片段

  在这一教时中,重点学习词汇:sing, dance, skate, ski, swim,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violin以及句型I can… What can you do? 老师先借助PPT课件逐个学习八个动词词汇,期间紧紧围绕这几个动词设计了一些相关游戏,如:Listen and act,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优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