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最新3篇)

时间:2018-07-01 02:35: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主题:我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到陌生人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辨别陌生人和熟悉人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拒绝跟陌生人走的意识和能力。

4.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 班级环境整洁、安全,教具准备完备。

2. 幼儿图片或卡片,包括熟悉人和陌生人。

3. 儿歌或故事书,例如《小红帽》等。

4. 安全教育小册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师生互动:教师与幼儿进行问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你们知道陌生人是什么样子的吗?”

2.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分辨出熟悉人和陌生人,并解释他们的区别。

二、学习(15分钟)

1. 教师讲解:通过故事或儿歌,向幼儿传达跟陌生人走是不安全的信息,例如《小红帽》中的故事。

2. 讨论与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三、实践(25分钟)

1. 角色扮演:教师模拟陌生人的情景,让幼儿学会拒绝跟陌生人走的方法,例如大声说“不”、“叫妈妈”等。

2. 图片配对: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将熟悉人和陌生人进行配对。

3. 安全教育小册子:教师向幼儿分发小册子,让他们和家长一起阅读,学习更多有关安全的知识。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再次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五、延伸活动(5分钟)

1. 游戏:教师与幼儿一起玩“陌生人追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陌生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辨别陌生人和熟悉人,并掌握了拒绝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通过家庭阅读小册子和分享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家庭的安全意识。这样的安全教育教案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主题:我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到陌生人的概念和危险性。

2. 培养幼儿辨别陌生人和熟悉人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拒绝跟陌生人走的意识和能力。

4.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 班级环境整洁、安全,教具准备完备。

2. 幼儿图片或卡片,包括熟悉人和陌生人。

3. 儿歌或故事书,例如《小红帽》等。

4. 安全教育小册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师生互动:教师与幼儿进行问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你们知道跟陌生人走有什么危险吗?”

2.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分辨出熟悉人和陌生人,并解释他们的区别。

二、学习(15分钟)

1. 教师讲解:通过故事或儿歌,向幼儿传达跟陌生人走是不安全的信息,例如《小红帽》中的故事。

2. 讨论与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三、实践(25分钟)

1. 角色扮演:教师模拟陌生人的情景,让幼儿学会拒绝跟陌生人走的方法,例如大声说“不”、“叫妈妈”等。

2. 图片配对: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将熟悉人和陌生人进行配对。

3. 安全教育小册子:教师向幼儿分发小册子,让他们和家长一起阅读,学习更多有关安全的知识。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再次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五、延伸活动(5分钟)

1. 游戏:教师与幼儿一起玩“陌生人追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陌生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辨别陌生人和熟悉人,并掌握了拒绝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通过家庭阅读小册子和分享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家庭的安全意识。这样的安全教育教案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篇三

《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名称:

  我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

  布置两个场景,分别为“幼儿园”“花园小区”

  活动过程:

  一、营造情景,真情体验。

  (一)幼儿园里的陌生人

  1、真情讲述,故事导入。在“幼儿园”场景中,XX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人来接,这时来了个陌生人,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吗?(引出课题)

  2、互动表演,真实流露。请幼儿参与,教师扮“陌生人”与幼儿对话,引诱幼儿跟随“陌生人”走。

  (二)社区里的陌生人

  1、转换场景,扩展感知。教师在“花园小区”场景中,再次讲述故事:XX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楼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时又来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带走小朋友了吗?

  2、利用资源,真情表演。幼儿与假扮的陌生人对话,陌生人拿出礼物哄骗幼儿,观察幼儿的反应。

  二、经验分析,情感升华

  小结幼儿的表现:向幼儿提问?

  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

  3、“陌生人”要带你们走,你们应该怎么办?

  三、游戏巩固,行为强化。

  1、游戏《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随着音乐走在小路上,突然遇到陌生人,小朋友是怎么办的?(集体表演)

  2、表演后,继续在小路上走,自然结束。

《我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安全教育教案(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