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精彩3篇】

时间:2015-01-03 02:48: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设计目标:

1. 让学生重新认识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分数的教学素材;

3. 分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分数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分数的定义、分子和分母的意义等。

讲解:

1. 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详细讲解分数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分数的表示形式、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等。

示范:

1. 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给出一些分数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例如: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拓展: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例如:将一些实际量化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

总结:

1. 总结分数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分数的实际应用。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设计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运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数的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分数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 灵活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数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分数的教学素材;

3. 分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分数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分数的定义、分子和分母的意义等。

讲解:

1. 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详细讲解分数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分数的表示形式、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等。

示范:

1. 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给出一些分数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运算方法,例如: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分数的运算方法。

拓展: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例如:将一些实际量化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

总结:

1. 总结分数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分数的实际应用,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首先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景展开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方框,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五年级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很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自己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作一些适当的指导,已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分数相对性是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太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就可以了。例如,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等多个情景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复习引入: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同时,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增加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小棒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三、说一说: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画一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练一练: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整理所学,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