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教案简介和教学目标
教案简介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以描写李白的才华横溢和音乐才能而著称。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这首诗歌,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
4. 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李凭箜篌引》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理解诗歌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李白的画像和介绍他的才华横溢和音乐才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20分钟)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然后老师逐句解读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3. 音乐欣赏和演唱(30分钟)
播放《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演奏版本,让学生欣赏音乐,并尝试演唱诗歌。
4. 文学鉴赏和诗歌创作(25分钟)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然后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5. 总结(10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和感悟,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延伸
1. 邀请音乐专家或乐器演奏家来校,给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演奏指导。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古典音乐演出,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欣赏能力。
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同时,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的环节,学生对音乐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古代文学和音乐不感兴趣的情况,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教学资源
1. 《李凭箜篌引》的诗歌文本和解读资料。
2. 李白的相关资料和音乐作品。
3. 《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演奏版本。
4. 课堂展示李白的画像和相关文物。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和互动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诗歌创作评价:根据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听后感和思考题,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 课程总结评价:根据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评价标准
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给予积极评价。
2.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给予积极评价。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听后感和思考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给予积极评价。
4. 课程总结评价: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给予积极评价。
评价与反思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以全面评价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堂参与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诗歌创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课后作业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课程总结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整体提高情况。同时,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评价与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篇三
课前预习:
1.读熟诗歌。
2.收集相关的文学常识。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不同手法。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读懂诗意。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写法。
4、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在写法上的不同。
5、用学过的手法表现乐曲《赛马》,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自主学习
1、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其作品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故后人称其为“诗鬼”。
2、了解作者李凭。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3、认识 “行”这种文体。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4、了解箜篌这种乐器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23根弦。
三、读一读,赏箜篌曲之美。
1、提生朗读,了解预习情况。纠错。
2、聆听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学一学。
3、自由朗读,体会诗歌朗读的乐趣。
4、风采展示,比一比,谁的朗读最精彩: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赛。
四、交流研讨。
(一)、说一说,感意境之美。
1、要求:选取你喜欢的诗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歌塑造的意境。
(本题设计意图:李贺的诗是很难懂的,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明确:
例如:我喜欢“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句诗的意境是: 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2、学生各抒己见后,总结:
一曲箜篌曲,时而像芙蓉泣露,时而如香兰欢笑;一曲箜篌曲可以使空山凝云,可以使江娥、素女悲愁,可以温暖人间百姓,可以感动天上紫皇;一曲箜篌曲,陶醉了女娲,陶醉了神妪,陶醉了老鱼,陶醉了瘦蛟,陶醉了吴刚,陶醉了玉兔。一曲箜篌曲穿越千载,至今依然弹奏在我们的心上。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呢?
(二)、议一议,明手法之妙。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箜篌曲之美的?
明确:
a.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b.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c.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
(三)、比一比,解同中之异。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摹写声音之至文”,这两首诗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何不同?
明确:
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是直接描写,只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为侧面烘托。《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本身着墨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音乐,其余全为侧面烘托手法。
五、学一学,写乐曲之美。
听笛子独奏《赛马》,请大家试着用学过的手法把这段乐曲表现出来。
六、各抒己见,盘点收获。
七、布置作业:
1、默写诗句。
2、把课上描摹声音的语段整理成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紧扣目标设计,“读熟诗句—理解诗意—分析写法—比较阅读” 各环节循序渐进,完成比较顺利 。其中“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听到《赛马》全都活跃起来,写作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这让我很惊喜。
2、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