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时间:2016-06-07 05:34: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烛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习欣赏《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文章,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1.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文章的复印件。

2. 学生们事先准备好的读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的生活中,烛光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回答。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教师将《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文章分发给学生,并提醒他们先浏览一遍。

2. 学生们自主阅读,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记录重要的信息和感悟。

讨论与分享:(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读书笔记和体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深入思考:(15分钟)

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2.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渐理解文章的含义,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拓展与延伸:(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生活中重要的人或事物的文章,并运用《生死攸关的烛光》中的写作技巧。

2. 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烛光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感受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文章的复印件。

2. 学生们事先准备好的读书笔记本。

3. 一些形象化的词语和短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形象化的词语和短语的卡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意思,并与烛光进行联系。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教师将《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文章分发给学生,并提醒他们先浏览一遍。

2. 学生们自主阅读,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记录重要的信息和感悟。

探究与创作:(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烛光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并解释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形象。

2.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共同创作一段描述烛光象征意义的短文。

分享与欣赏:(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2. 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彼此的努力和创造力。

拓展与延伸:(20分钟)

1.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人或事的文章。

2. 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同时,提醒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形象化的语言的运用。

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蜡烛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个却与它生死相系,围绕着它和三名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争,并最终凭着机智、勇敢,化险为夷了。伯瑙德夫人及其儿女深沉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并留给人们深深的震撼!

  作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在历史的回放中感受二战期间孩子所经历的威胁与沉重,它在单元中所起的深化和铺垫作用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精心设计教学。

  学习中的情境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等因素,所以,新课程的学习强调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尤其是这篇课文,由于是距离孩子非常遥远的特殊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提体验的他们,惟有情境的再现才能唤起他们感知的触角,再用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激发的学习热情,层层推进,就能让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基于这样的理念,再注目文本一波三折的写作特色,紧握“以情激情”的钥匙,我的教学顺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创设情境,感受危急——围绕‘到底是谁挽救了一切’展开思辨,读中感悟,感受人物形象——扣住课题,抒发情怀,提炼爱国深情——开放作业设计,激情延伸”在这样的理念和思路下,努力启发、引导学生用读中探究,辨中感悟,演中体验等方法自主地获得新知!

  二、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 聚焦“危急——入情

  1、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音乐,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情境,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

  2、以“如果生活在战争时期,你要为国家收藏一些绝密情报,你会藏到哪儿”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起争论。并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生命悬于一烛”“战斗的胜败悬于一烛”“国家安危都悬于一烛”的危急形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个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夫人深知最危险的地方局势最安全的地方,就把情报装进小金属管藏在生死攸关的烛光中,骗过了来搜查的德军。然而,一天晚上,三个德国军官闯了进来,并点燃了蜡烛,万一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熄灭,秘密就会暴露,而像狼一样残暴的德军会怎么做?情报站一旦被毁后果会是怎样?我们可想而知。危急!危急!危急!

  3、学生表达此时置身情境的.感受。可以是成语如:危在旦夕、如履薄冰……可以是简短的句子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进一步融入&ldquo

;危急”的情境。

  (设计意图)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情境,新课伊始,用音像、语言渲染,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镇定作好铺垫,萌发探究故事发展的兴趣!

  (二)辨中感悟 感受形象——动情

  过渡:情势是如此危急,母子三人的生命与这生死攸关的烛光生死与共,怎么办?怎么办?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7小节,找出母子三人分别是如何和德军斗智斗勇的,并试着帮老师完成板书,好吗?

  1、学生默读,填补板书,知道母子三人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教师出示的板书是:引导学生补充后为:

  重点燃 夺回

  点燃 吹熄 端走 端上楼

  2、思辨:“绝密情报最终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呢?”

  a、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b、学生快速读课文,找需要的内容,仔细琢磨,寻找理由说服对方(言 行)

  c、讨论:母亲的镇定:“轻轻把蜡烛吹灭”赢得时间;绝妙的方法也是她想出的。

  雅克的从容:“搬回”“默默地坐待”不引起怀疑。

  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娇声”打动同样有女儿的少校“道晚安”镇定、周到。

  在讨论的过程中,随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加深感悟。通过引导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加深感悟。(板书:机智勇敢)使人物形象鲜明浮现,并拨动学生的“情弦”。

  d 引导学生归纳是“全家人的贡献,小女儿起了关键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学得主动,并乐学。“让他们补充板书”的形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指以快速读需要的内容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然后通过教师的“挑拨离间”引导学生再与文本对话,寻找说服对方的理由,读中探究,以读促悟,以想象补白促悟,在生与生的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碰撞,在师与生的对话中得以引领,使人物形象浮出水面,并使学生在人物的品质面前怦然“情”动,这样,教学重点已初步突破。)

  (三)扣题抒怀 提炼重点——传情

  过渡:同学们,我们共同感受了一个惊险而感人的故事,假如真的拍成电影,闭上眼睛,你的脑海出现的最多的镜头是什么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肯定有学生会说是“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导理解拟题的原因)

  2、教师以“虽然镜头不一但意图是一样的。能说说吗?”引导万流归宗“突出危险突出紧张”

  3、“可如此危险的情势却被母子三人化解了,他们是靠什么做到的呢?”引导学生追溯根源,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撑着他们。板书:热爱祖国

  4、此刻,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学生畅说。

  (设计意图)紧扣题目出发,让学生从“机智勇敢”的背后,挖出真正的根“对祖国的热爱”使教学重难点彻底落实,并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在感悟中积蓄的对人物的赞赏之情、敬佩之情喷薄而出,实现以情激情,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抗拒战争、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四)拓展延伸 作业开放——延情

  过渡:《生死攸关的烛光》永远亮在我们的心里,带给我们永恒的感动与震撼。知道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下课后最想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设计作业。教师稍微“扶”一把,引导学生筛选出可操作的,在能力范围内的有效作业。比如:自由组合把故事演一演;把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听;搜集类似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通过老师稍稍的把关后,做自己想做的,兴趣必定倍增,使课完而情不灭,并能通过一些实践作业去感染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重点燃 夺回

  点燃 吹熄 端走 端上楼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