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教学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7-03-09 05:37: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作品,尤其是《故乡》;

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3.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鲁迅的生平和文学作品相关资料;

2.复印《故乡》的文本资料;

3.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故乡》的兴趣;

2.播放与《故乡》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核心教学环节:

1.学生阅读《故乡》的文本,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2.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手法、夸张手法等;

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

拓展延伸环节: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说改编创作,改编成短剧或连环画;

2.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评选出最佳改编作品。

总结反思环节:

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鲁迅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

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2.要求学生选择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鲁迅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分析《故乡》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学习鲁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乡》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鲁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鲁迅的生平和文学作品相关资料;

2.复印《故乡》的文本资料;

3.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回顾鲁迅的生平和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故乡》的兴趣;

2.播放与《故乡》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核心教学环节:

1.学生阅读《故乡》的文本,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如形象描写、对比手法等;

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

拓展延伸环节: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说改编创作,改编成短剧或连环画;

2.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评选出最佳改编作品。

总结反思环节:

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鲁迅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

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2.要求学生选择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 篇三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

  导语:鲁迅先生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内容,其《故乡》是难得的记叙性抒情文章,应该如何教学呢?下面是鲁迅《故乡》的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谈谈小说》)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故乡》,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人物,发表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示。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三个

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法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下面的示例供参考: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5.研究性学习:关于本文主题的探讨。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课后练习中列举的四种以外,还有: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见茅盾以郎损为笔名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对这些认识,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应给予鼓励。

  6.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7.教学效果巩固:

  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②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