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叙事的案例 篇一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庭,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地方。在这个阶段,教育叙事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讲述幼儿园教育叙事的作用和意义。
小明是一名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男孩,刚开始的几天,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与其他孩子交流。老师们注意到了小明的情况,决定通过教育叙事来帮助他适应新环境。
一天,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团队合作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只孤独的小鸟,它没有朋友,也不知道如何与其他鸟类相处。但是,在一次意外中,小鸟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兔子。小鸟决定帮助小兔子,他们一起寻找食物、建造庇护所,并且渐渐成为了最好的朋友。通过这个故事,老师想要告诉孩子们友谊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故事结束后,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小明被分到了一个小组,他们需要一起搭建一个小房子。刚开始的时候,小明还是有些害羞,但是看到其他孩子们都在积极地合作,他也开始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小明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他们一起讨论如何搭建房子,相互帮助和支持。最终,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小明也由一个默默的观察者变成了一个积极参与者。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叙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故事的叙述,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如友谊和团队合作。同时,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教育叙事,幼儿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育叙事的案例 篇二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教育的场所,教育叙事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教育叙事如何帮助幼儿园孩子们发展语言能力和情感认知。
小芳是一名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女孩,她对于新环境感到害羞和不安。她很少与其他孩子交流,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老师们通过教育叙事来激发小芳的兴趣,并且帮助她发展语言能力。
一天,老师给小芳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和自信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只小兔子,它非常害怕黑暗,总是在晚上睡觉前哭闹。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兔子遇到了一只勇敢的小狐狸。小狐狸告诉小兔子,黑暗并不可怕,他们可以一起探索黑暗中的奇妙世界。于是,小兔子学会了克服恐惧,变得勇敢和自信。通过这个故事,老师想要告诉小芳勇敢面对新环境和挑战的重要性。
故事结束后,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小芳被分到了一个小组,他们需要一起编写一篇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小芳还是有些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她看到其他孩子们都在积极地讨论和贡献自己的想法,她也开始慢慢地敞开心扉,与其他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活动的过程中,小芳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她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叙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的叙述,幼儿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故事中的主角和情节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通过教育叙事,幼儿园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勇气,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力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教育叙事的案例 篇三
关于幼儿园教育叙事的案例
导语: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叙事的案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
(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
(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
(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如何玩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玩具是我的
晨间桌面游戏时,浩浩(2岁10个月)和霖霖都在建构区玩积塑,盛积塑的玩具筐一开始放在桌子中间,大家都从中间的筐子里拿玩具,浩浩可能因为个子小从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难,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边,旁边的霖霖从另一边拉住筐子不放,两人争执起来,筐子被扯得有点变形,浩浩看到霖霖拉着筐子不放,便去掰霖霖的手,霖霖仍不放手,大声申辩:“玩具筐应该放中间!”浩浩根本不听,还是使劲地掰霖霖的手,霖霖有点泄气地松手,求助地看着我。
分析:
桌面游戏时,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间一直以来成了一条默认的规则,个子小的浩浩因为拿玩具有困难破坏了这条规则遭到霖霖的反对,一个坚持遵守规则,一个执意破坏规则,冲突便发生了。严厉制止或者帮助浩浩拿一些玩具出来可以很快化解争执,但是于孩子的内心不会有任何触动。
我想劝浩浩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间,就问他:“浩浩,你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这里?”“因为我的玩具太少了。”浩浩边从玩具筐里拿玩具边说。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浩浩的玩具,确实他的比较少,应该与他够玩具困难有关。我又问他:“如果其他小朋友还想用玩具,可是筐子离得太远够不着怎么办?”浩浩抬头看看周围的小朋友说:“那我就给他、她,还有他……(浩浩指着没有和他争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给他(浩浩指着霖霖强调不给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着玩就可以,不用你给的。”我说。
“玩具就是我的!”浩浩边玩边坚决地说。
分析:
以玩具筐拿到自己身边别人拿玩具也有困难来教育浩浩,浩浩因为有切身体验,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做法欠妥,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性格又倔强的浩浩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采用了逃避问题的方法从侧面指出霖霖和他不友好,他也会对他不友好,并对老师的说教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时,因为浩浩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间小了,玩积塑时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浩浩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来。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并提醒他:“浩浩,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浩浩抬头看看玩具筐没有反对,继续在地上玩玩具。
分析:
浩浩对老师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没有反对,说明他从内心里已经意识到错误并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况且玩具筐放在自己这边实实在在缩小了玩玩具的空间,但是倔强的他还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选择了在地上玩。
一会儿,浩浩拿着插好的积塑造型对我说:“老师,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马上表扬他。
“我插的是树林。”浩浩得意地对我说:
“你看,这儿还有小鸟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个方形小洞说。
可爱的浩浩彻底地把自己从事件中脱离开来。
反思:
浩浩因为不足龄,初入园时我们对他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与帮助,很多事情都依着他,这次他在游戏中抢玩具筐与我们平时或多或少地宠了他有关。但这个事件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
师工作中的失误,桌面游戏时没有关注到象浩浩这样拿玩具有困难的幼儿,所以没有调整游戏场地与规则。事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抢玩具筐对不对?“拿不到玩具怎么办?”“玩具放在哪里玩起来更方便?”让幼儿自己来修订规则,选择游戏场地与玩法,这样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