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学习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欢乐的泼水节》。
2. 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泼水节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泼水节的了解程度。
2. 学习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让学生对泼水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学习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1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泼水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如"泼水"、"欢乐"、"洗净"等,引导学生学习并记忆。
4. 合作学习泼水节的准备工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制作泼水节海报、设计泼水节游戏等,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并准备展示。
5. 小组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感受。
6. 课堂延伸(5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和朋友一起庆祝泼水节,体验文化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泼水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学习了相关词汇和表达,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展示和总结,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涵。
2.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涵。
2.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欢乐的泼水节》。
2. 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泼水节相关资料。
4. 学生自带的绘画和制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泼水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泼水节的了解程度。
2. 学习泼水节的文化内涵(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泼水节的文化内涵,如欢乐、宽容、友爱等,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3. 创新思维的培养(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创新的泼水节游戏或活动,并用PPT展示给全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2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设计和制作,并准备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口头表达,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5. 小组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设计和制作成果,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感受。
6. 课堂延伸(5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和朋友一起庆祝泼水节,体验文化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泼水节的文化内涵,还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发展了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展示和总结,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参与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加深学生对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的了解。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ō”,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水桶 互相 湿淋淋 幸福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凤凰傣族 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每年一次的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
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ɑ.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ɑ.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ɑ.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花瓣( )的泼水节
( )的鼓点( )的清水
( )的鸟儿( )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通过多媒体和课件的帮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并表示出了浓重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篇四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
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洋溢着欢乐的美文。文中处处流露着欢乐,句句体现了欢乐。故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打破了以往按序讲解的思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课文中的欢乐,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自己初步的认识与学习进行教学。
其二、除了以“欢乐“为主线串起整个文本,感情朗读也是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体验品味。另外,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揭题导入。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二、新课部分:
1、读课文,找“欢乐”:
2、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交流:
(一)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1、齐读这两句话。
2、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欢乐?
3、指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理解动词:“灌”、“泼”;将图文对照,读懂句子,并体会人们泼水时欢乐的心情。
4、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两句话。
5、就“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
(二)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1、通过对我们汉民族一些节日象征物的类比,来指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傣族泼水节清水的象征意义。
①中秋节,圆圆的月饼是的象征?
②为什么月饼是团圆的象征的呢?
③那在傣族的泼水节,清清的水是的象征?
2、老师告诉大家,这儿可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教师通过讲述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揭示出清水为什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3、学生齐读句子,结合故事情节加以理解。
4、播放泼水节现场录象。
5、再次齐读句子,领会清水的象征意义并感受人们欢乐的心情。
6、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大家泼出的不仅仅是清水,更重要的是泼出了自己的心愿,泼出了美好的祝福。
7、回到图画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说出人们心中的愿望和祝福(组织学生表演)
8、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带着美好的祝愿齐声朗读。
(三)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你能告诉大家,从哪儿感觉到人们在泼水之前就已经很欢乐了?
2、“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心情怎样?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人们的盼望之情。
4、这水为什么要这么讲究呢?(再次引出清水的象征意义并进行朗读)
(四)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力求学生读出:凤凰花瓣的多与红;象脚鼓点的欢快与热烈;各种活动的精彩与欢乐;人们舍不得离去的依依之情。
2、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练习。
3、男女生对读。
4、根据提示进行背诵练习。
(五)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1、这里也有欢乐呀!谁来说一说?
2、让我们带着迎接的喜悦一起来读第一段。
三、全课总结: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拓展环节:在我们祖国大家庭中,除了傣族,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其它少数民族欢乐的传统节日吗?
5、紧扣欢乐作结。
[设计理念:通过总结,巩固提升认识;再次朗读课文,化“变序”学习为复归原文顺序,更有利于学生贴近课文,初步感受条理清晰、详略有致的表述特点,全文教学紧扣题眼“欢乐”展开和作结,强化了整体感悟的教学效果。拓展环节使课后练习得到了落实,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篇五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描写民族风情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学情分析: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齐读)
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3. 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
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a.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
(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
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1)刚才看见了什么?
(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
(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
(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a.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幸福。
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
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带好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根据生答相机出示图片。
b.喜庆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现在夜深了,还是不肯离去。小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c.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2.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1.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2.相机板书:欢乐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3.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些老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叫叫他们吧!
2.小朋友读得那么棒!相信你们写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记忆方法,师范写。
4.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剩下的生字,能规范正确的书写。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们独有的风俗习惯,感受人们在泼水节时高兴的心情。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再次走进傣族,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2、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还记得吗?(出示词语)
泼水凤凰一年一度
水桶意味吉祥如意
幸福互相不肯离去
(开火车读,齐读)
3、春天到了,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指名读。
2、泼水节和我们的春节一样,一年只有一次,这就是“一年一度”(出示词,读一读)
3、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西双版纳看一看。
(播放音乐,出示幻灯片)优美的乐曲把大家带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浓绿的椰树,精巧的竹楼。清清的湖边,悠闲的孔雀。
4、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啊!板书:高兴
5、指导朗读
你能把人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来到了,真高兴啊!捧起你的书,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己学一学:
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都很高兴。
1)、自己读一读二、三自然段,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2)、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很高兴,用横线画出来。
1、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洒上花瓣。
A、从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早早、早已)
板书:早。小朋友们,想一想,从这个“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B、通过你的朗读把傣族人民盼望泼水节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C、人们准备的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滴上香水,多香啊,读好(“滴上香水”)
撒入花瓣,多好看哪!读好(“撒上花瓣”)
泼的水可真有讲究!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例: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有的。
池塘里的小鱼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
D、我们都已早早地做好准备,桶碗瓢盆,焦急地等着泼水这一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吧!
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傣族人民在泼水节时很高兴?
2、指导“开始泼水了……怎么能不高兴呢?”
A、学习第一句
男生读,你从那些词能感受到人们很高兴?(板书:灌、泼)
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我们来亲眼看看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吗?(出示幻灯片)
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欢乐。
B、学习第二句
这一大瓢一大瓢的灌,一大盆一大盆的泼,老人、孩子笑得合不扰嘴,姑娘、小伙子乐得笑眯了眼,个个身上(引读)板书:笑开了花。
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现在你就在西双版纳的大街上,是泼水人群中的一员,你会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向谁呢?
填空:我想把清水泼向的身上,祝。
谁能将他的美好祝愿读出来吗?(指读“清水是……”)
“怎么能不高兴呢!”的意思是……(学生说)
这样说更加强调人们内心的高兴,谁愿意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男女生赛读)
人们互相泼洒祝福,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将你的美好祝愿送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齐读“清水是……”)
4、这吉祥如意、幸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的人还是被泼的人,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却是那样高兴。拿起书,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带到了泼水的欢乐现场,真有一股说不尽的幸福。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呢? (指名说)
2、请女生读一读,读出欢乐的气氛。欢乐的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
(出示图):傣家小伙有节奏地拍打着象脚鼓,傣族姑娘则唱着傣家歌谣,跳着孔雀舞蹈,还有的赛起龙舟,夜幕降临了,他们又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烟火,尽情沐浴在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中。(齐读第三自然段)
谁能将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
3、背一背:
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
大家歌,舞,龙舟,烟火,直到还。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欢乐的心灵之旅,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泼水节。
1、(根据板书总结)这一天,人们来得早,准备地也早,开始泼水了,大家你灌我,我泼你,虽然浑身上下湿淋淋的,但是人们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什么民族?除了汉族,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它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3、老师这儿藏了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想请小朋友们边看边记,马上老师要考考你,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记忆大王。
(出示各民族的图片)教师介绍,帮助学生记忆。
4、看完了老师送给你的礼物,我想看看你们有没有把它记住,拿出老师发给你练习纸,将民族和节日连一连。(学生连完,师出示正确答案)
四、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正在向你招手呢?我们赶紧来学一学。
1、“离”范写指导。
2、味、如(请你当个小老师来记一记这几个字)
3、认识了这些新朋友,你能写好这些生字宝宝吗?打开作业纸写一写。(播放音乐,边听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