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燕子》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13-06-05 01:33: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小班《燕子》教案 篇一

《燕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它描绘了燕子飞舞的美丽场景。通过学唱这首儿歌,可以让幼儿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是一份针对幼儿园小班的《燕子》教案,帮助教师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燕子的形象和特点。

2.学唱《燕子》这首歌曲。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燕子》这首儿歌的录音或视频。

2.燕子的图片或绘本。

3.相关的手工材料。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燕子》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幼儿聆听。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动物在唱歌?”引导幼儿回答“燕子”。

2.学唱歌曲(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燕子》,注意抓住歌曲的重点词汇和旋律。可以通过分段教唱、反复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3.了解燕子(15分钟):

教师展示燕子的图片或绘本,向幼儿介绍燕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发现燕子的特点,如:“燕子的背部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住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4.手工制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制作燕子的手抄报或手偶。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燕子形象。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并鼓励他们进行分享。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作品的过程和感受,同时也可以互相欣赏和学习。

6.歌曲再唱(5分钟):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一起唱《燕子》这首歌曲,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燕子的喜爱和祝福。

7.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燕子的特点和我们对它们的热爱。可以提问:“你们最喜欢燕子的哪个特点?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一堂有趣的《燕子》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能学唱这首儿歌,还能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手工制作活动也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希望幼儿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热爱并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幼儿园小班《燕子》教案 篇二

《燕子》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幼儿了解燕子的形象和特点,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是一份针对幼儿园小班的《燕子》教案,帮助教师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燕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唱《燕子》这首歌曲。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燕子》这首儿歌的录音或视频。

2.燕子的图片或绘本。

3.相关的手工材料。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燕子》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幼儿聆听。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动物在唱歌?”引导幼儿回答“燕子”。

2.学唱歌曲(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燕子》,注意抓住歌曲的重点词汇和旋律。可以通过分段教唱、反复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3.了解燕子(15分钟):

教师展示燕子的图片或绘本,向幼儿介绍燕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发现燕子的特点,如:“燕子的背部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住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4.手工制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制作燕子的手抄报或手偶。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燕子形象。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并鼓励他们进行分享。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作品的过程和感受,同时也可以互相欣赏和学习。

6.歌曲再唱(5分钟):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一起唱《燕子》这首歌曲,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燕子的喜爱和祝福。

7.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燕子的特点和我们对它们的热爱。可以提问:“你们最喜欢燕子的哪个特点?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一堂有趣的《燕子》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能学唱这首儿歌,还能了解燕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手工制作活动也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希望幼儿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热爱并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幼儿园小班《燕子》教案 篇三

幼儿园小班《燕子》教案

  【活动目标】

  1、发展直线跑的能力。

  2、满足运动、审美、娱乐和模仿需要,发展审美和模仿能力,愉悦情绪。

  3、巩固和丰富对燕子的认识,增强爱燕情感。

  4、培养友谊感。

  5、发展行为目的性和注意能力。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玩法】

  画两条相距15-20米平行线,一边为家,放一排健身圈当燕巢;

  另一边为草场,放几盆盆花。幼儿蹲在“燕窝”内当小燕,一人一个窝。游戏开始时,录音机播放乐曲,同时妈妈(由教师当)说:“天亮了!小燕快起来跟妈妈去练飞、学捉虫!”

  幼儿一齐跑出跟着跑向草场先跟燕妈妈学小燕舞,然后自由玩耍。听到鸡妈妈大声叫:“下雨了!快回家!”小燕快速跑回燕窝。游戏可设置小花猫角色,小燕外出时小花猫偷走一些燕窝。小燕跑回先找到窝的可邀请没找到窝的小燕到自己窝来。

  【活动规则】

  1、燕妈妈说完“学捉虫”和“快回家”时才能跑出和跑回。

  2、别人不邀请不准进到人家的窝里去。

  【活动建议】

  1、此游戏由搭窝、外出、学习、返窝、助友五个活动构成,外出和返窝是主体活动这五个活动都是由操作活动、动机和目的、对象、自控和环境与结果等要素构成。六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六个要素都有各自的发展功能。它们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要深入研究和发挥它们的功能,要充分利用它们的可变性创编新玩法,在创编游戏中发挥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

  2、此游戏的动作包括跑、取放健身圈、舞蹈和一些模仿活动。跑的动作是实现游戏目的主要动作。跑的动作可以是自然跑,也可用模仿跑、舞蹈步;可以分散跑,也可2人结对跑、排队跑;可统一跑的动作,也可由幼儿自由选择。跑法是根据教育目的来选择的。舞蹈动作可由教师教,也可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或创编。其内容可以是反映小燕活动的,也可由各种跑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3、幼儿返窝时有的是边跑边找窝,直接向所找的窝跑去,有的.是随大家跑回,到家后再找窝,这反映幼儿的行动目的性的差异。教师应引导幼儿听到返回信号后就找窝,使跑有目标,提高行动的目的性。

  4、有些幼儿见身前的窝已有

人时不能马上往别处找空窝,这反映幼儿缺乏活动经验和思维灵活性差。教师可提示“附近窝里都有人怎样办?”让幼儿思考或讨论,也可以在活动中及时提示幼儿快往别处找窝。

  5、可鼓励幼儿自己找好窝后,要帮助没找到窝的同伴找窝,或请他到自己的窝里来,以培养互相关心、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6、“家”与“草场”的距离不宜少于10米,并应逐步加大距离。

幼儿园小班《燕子》教案(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