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实录:培养学生自尊与自信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缺乏自尊与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通过一次教学实录,分享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尊与自信。
实录开始于一个语文课堂。我选择了一篇名为《为了他的尊严》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被同学嘲笑而在学校里受到压抑,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在课前,我提前准备了一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我通过展示一些名人的成功故事,如爱迪生、贝多芬等,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然后,我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接下来,我提供了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我举了一个学生在班级演讲时紧张害怕的例子。我鼓励学生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如平时多加练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鼓励,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和交流中逐渐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他们也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尊与自信,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是一项需要持续努力的工作,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实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一次语文课上进行了一次合作学习的实践,旨在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首先,我选择了一篇名为《为了他的尊严》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被同学嘲笑而在学校里受到压抑,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在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三至四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旨在激发他们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动力。
接下来,我提供了一些问题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我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然后,我要求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小组讨论中,我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我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解决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肯定。
通过这次合作学习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和自尊。他们变得更加勇敢,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他们也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结而言,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合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实录 篇三
关于《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实录
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了解了一个乞丐到一个庭院去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不太愿意,女主人做了示范给他看,他就搬了。
师:你说得很详细。
生:我知道了女主人通过搬砖帮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
师:你预习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介绍出来。刚才两个同学都说到文中一个情景——
生:搬砖。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假设这就是女主人的家,她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描述),看到女主人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她到底要干什么啊?/她到底是要把砖放到屋前还是屋后?/她这不是折腾人嘛!
师:是啊,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由得产生种种疑问,不光我们不理解,她的孩子也不理解。面对大家的疑问,她是怎样说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生浏览后找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搬不搬砖对乞丐怎么不一样呢?请你轻声读文,找一找文章当中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画下来。(生读文自学标画)
[点评: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记叙了一个表面浅显但含义深刻的故事。文章比较长,如果按照文章的顺序来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探究,感悟全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
生:乞丐搬砖前,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施舍的。搬完砖之后,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师:那我们先来读读描写他搬砖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乞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他只有一只手,让人看了感觉真的很可怜!
师:那就请你把他这可怜的样子读出来。(生朗读这句话。语气表达不够)
师:谁眼中的乞丐比他看到的更可怜。(另一生读,明显比前一名学生读得好)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同情的心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可怜兮兮的乞丐就站在我的面前。然而,多年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生读后面与之相对比的句子,多数学生把“一模一样”中“模”读得不准确)
师:注意这个字的读音:“模”——mú。
[点评:“读中感悟,感悟后对比品读”的方法,较好地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到敬佩,这样的情感变化,不仅在学生思想中产生强烈的继续探究的愿望,更为理解文章主旨作了铺垫]
师:除了外貌发生了变化,搬砖还使乞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乞丐搬砖前是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捉弄人呢?而搬砖后却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师:非常好!你注意到了乞丐心理的变化。
师:大家看,女主人面对人人都觉得可怜的乞丐,却非要让他搬砖后才给他钱。所以,此时的乞丐是非常的生气,他怎么说?(生读乞丐生气说的句子)
师: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来读出此时你心里的气愤呢?(生读句子)
师: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另一生读)
师: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
[点评:在这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孩子进行多元化朗读]
(生再读)
师:“何必捉弄人呢”,你认为女主人是不是在捉弄人呢?(生齐答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后来的结果知道的。他最后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自信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觉得女主人没有捉弄他。
师:你真会读书,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很好。如此生气的乞丐,最后怎么又感激女主人了呢?
生:因为女主人通过搬砖让乞丐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金钱的道理。
[点评:在这里,教师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法:“假如你是乞丐,怎样读出你的气愤呢?”学生读后,教师恰当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角色,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起初当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
时候,乞丐——生:怔住了!
师:(课件出示文章第4自然段。教师边范读课文,边启发学生在文章的发散点进行想象。范读后,课件配上音乐)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一段,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所思、所想填在书中的空白处,你对哪一处感受最深,就重点写哪一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写下了很深刻的文字,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读原文?(请一名学生起立)谁能把你体会到的内容加上去?看看我们在理解文章时,能否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每处发散点分别找几个人)(生1读原文,其他几个同学读自己想象后补充进去的内容)
生2:我用一只手能搬起砖来吗?
师:他犹豫了。
生3:既然女主人能用一只手劳动,那我一定也能做到。
师:他不服气了!
生4:这么多砖,我到底能不能搬完呢?
生5:真累啊!算了,我到别处去要钱吧,不行,这样不就被别人看不起了吗?
生6:我能搬一块,我一定也能搬起第二块、第三块……
师:他犹豫了,但是他没有退缩,在不断给自己鼓劲。
生7:我终于用自己的手把砖搬完了!
师:看得出你的心情很激动!
生8:啊!从没想到我还能做这么多活啊!
师:此时,你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师:从大家所体会到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在搬砖的过程中,乞丐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把他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文)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乞丐由惊奇到犹豫到坚定的过程。那么,他在干活的时候,应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很累。
师:哪些词句告诉你的,读出来。(生读句子,突出了“气喘如牛”、“布满”、“濡湿”等词)
[点评:这一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课文用生动的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乞丐搬砖时的心理活动。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写下自己思考后的感受。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学生写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此时的乞丐真是感慨万千啊!他感激地对女主人说——
生1(读):谢谢你。
师:他还可能会说——
生2(读):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
师:他在谢什么?他为什么永远不会忘了女主人呢?
生:他感谢女主人告诉自己还可以去干大事业。/因为乞丐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他还明白了,自己既然能够一块一块的搬砖,自然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师:乞丐此时接过的是——
生:20元钱。
师:但是,他得到的仅仅是钱吗?
生:不是,是做人的尊严!
师:由此可见,妇人说的这句话,果然有她自己的道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回读妇人的话)
[点评:这个环节紧紧扣住文章课后思考题。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在比较中,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体会,乞丐究竟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师: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找到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生:从17自然段以后也能看出来,他原先是一个乞丐,跟女主人要钱。而现在却买了房子来报答女主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发生在若干年后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叙述的部分,男生读董事长的话,女生读女主人的话。要求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点评: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但意思浅显。老师采用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
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怎么评价这个妇人?
生:她帮助乞丐得到了尊严,但却不想得到回报。我觉得她特别乐于助人。/她心地很善良。/她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成功了,我觉得她挺好的。
师:挺好的,这个词过于笼统,妇人让乞丐来搬砖,可是费尽了心思的啊!想一想哪个词用在这里更合适?
生:用心良苦。(板书)
师:在妇人良苦用心的促使下,乞丐怎样了?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事业有成。/终成大器。(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