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语文教学实录(最新3篇)

时间:2018-09-06 04:4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好《小猴子下山》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 准备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二、阅读故事(15分钟)

1. 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让学生跟着故事书或故事卡片阅读。

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

三、理解故事(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想下山?他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最后如何解决困难的?

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阅读(1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创造力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

五、语文表达(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

六、评价与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以上教学实录,学生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这个寓言故事,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师从导入、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拓展阅读、语文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同时,通过小剧场表演,学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1. 准备好《小猴子下山》这个寓言故事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 准备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3.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情节描述、人物形象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二、阅读故事(15分钟)

1. 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让学生跟着故事书或故事卡片阅读。

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

三、理解故事(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想下山?他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最后如何解决困难的?

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写作拓展(20分钟)

1. 教师展示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关于小猴子下山经历的作文。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改进。

五、语文表达(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个小剧场表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

六、评价与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以上教学实录,学生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这个寓言故事,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从导入、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写作拓展、语文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同时,通过小剧场表演和写作作文,学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学实录 篇三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

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学实录(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