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的教学实录 篇一
《雨点儿》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它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赢得了无数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在教学实录中,我将分享一种适用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唱《雨点儿》这首歌曲。
首先,我会通过播放录音让孩子们先听一遍《雨点儿》。在听歌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仔细聆听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并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情感。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会给孩子们发放歌词卡片,让他们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词中的每个字和音节的发音,帮助孩子们正确掌握歌曲的语音特点。然后,我会引导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歌词,模拟雨点儿落在不同的地方,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感受歌曲中的情景。
接着,我会使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们跟着歌曲的节奏摇摆身体。通过身体的参与,孩子们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增强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我还会利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与歌曲互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
最后,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合唱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孩子们能够更加熟练地唱出《雨点儿》这首歌曲,并且在合唱中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乐趣。我还会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加入一些简单的音乐伴奏或舞蹈动作,让合唱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欣赏《雨点儿》这首歌曲。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还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雨点儿》的教学实录 篇二
《雨点儿》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它以简单明了的旋律和生动形象的歌词,深受儿童喜欢。在教学实录中,我将分享一种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雨点儿》这首歌曲。
首先,我会给孩子们播放《雨点儿》的录音,让他们先聆听歌曲。在听歌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们仔细聆听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节奏。然后,我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会给孩子们发放歌词卡片,让他们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词中的每个字和音节的发音,帮助孩子们准确掌握歌曲的语音特点。然后,我会引导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雨点儿落在不同的地方,让孩子们更加真实地感受歌曲中的情景。
接着,我会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符的名称和节拍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并为演唱做好准备。我还会引导孩子们进行声乐训练,帮助他们提高音准和音色,使演唱更加动听。
最后,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合唱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孩子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演唱《雨点儿》这首歌曲,并且在合唱中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乐趣。我还会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加入一些简单的和声或伴奏,让合唱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演唱《雨点儿》这首歌曲。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还能够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节奏,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雨点儿》的教学实录 篇三
《雨点儿》的教学实录
一、上课老师课后的整体感受。
付芳芳(下简称付):这节课整体感到有些拖沓,引导学生说的多了,教师做的少了。还有就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不多,效果不明显。
常亚歌(下简称常):打断,主要还是内心里有一种“小害怕”的感觉,因为,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在一起观课。其实,从上课以开始你就让学生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了,因为,在课间的时候,你就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进行背诵古诗,在调节气氛。这样做,恰恰相反,学生会想:我们在外面玩的好好的,怎么不到上课的时间就让我们集中在教室里集体备古诗,今天是怎么了?当他们回头一看,便明白了,后面多了几个凳子,“有人来听课”!这是学生在备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这无形中造成学生心理紧张,你想,再加上老师的紧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调动起来吗?
二、就观课主题的讨论
常:你课前让我们关注的主题是“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对刚才的指导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付:不太满意,主要还是学生兴趣不高,自己感到教起来有些“累”。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语气的变化的,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可以,特别是最后学生齐读的时候,有了一些效果。如果说改进嘛,就是要范读再多一些,因为,我感到一节课中给学生范读的太少了。
常:我同意这个观点,说百遍不如做一遍,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他们准
确地理解并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确实有些难度,与其这样,我们倒不如亲自给学生范读一次,并提醒学生感受大、小雨滴对话中语气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在本节课可以解决用时过长、学生倾听、静心思考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课堂细节不知道你注意没有?(表述案例)课堂上:
师:我们分小组齐读大雨点对小雨点说的'话。
一组:(大声齐读)你要到哪里去?
师:读的很好,第二组。
二组:(大声齐读)你要到哪里去?......
同样的方式,教师让个别学生起立读,小雨点问大雨点的话:你呢?你呢?
常: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问句的朗读口气变化。
常:是的,这样的确可以强化性让学生感受到问句朗读时的变化,但是这个声调达到多高是个头呢?因为,学生在一直地用上扬的腔调来齐读。
付:那你认为该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呢?
常:我可能会用让学生把这两句的问话放到课文里的段落中,让他们通读,因为就两句话,读起来也不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朗读感受语气的变化。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整体感知找到自己的读问句时声调的高低。这样把重点句放到文章里,学生就可能读起来更有兴趣,更有味道,更能读出大小雨点的可爱和灵动来。
三、关于阅读教学之外的问题。
常:你在上课前夕,我抽时间问你了两个问题还有印象吗?
付:有。一个是这节课的关注点是什么?另一个是这节课要告诉学生什么?
常:当时你怎么回答的?
付:(笑)对于第二个问题,确实没有仔细的考虑。
常:我是这样考虑的:昨天我知道你要讲这篇课文后便找到文章看了几边,读后,自己在想编者把这篇课文选到书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他们认识些字吗?她应该有一些更值得关注的东西。所以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课文的最后一段:“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当我发现你在课堂没有时间来处理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便对旁边的一个叫陈晓喧的小女孩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常: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晓喧:因为他们喝了小雨水,得到了滋润。
常: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晓喧:因为,那里的泥土里有花草的种子,他们得到雨水的滋润后发芽了,生长了。
常追问: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有雨水的滋润就一定能长出花和草吗?
晓喧:不一定,如果没有种子,就不能。
常:那我们怎么才能把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呢?
晓喧:我们可以去种一些花草的种子,等着下雨,或去浇灌。
通过我与晓喧的对话,使我感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抛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人们在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告诉孩子们,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让大家共同美化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花草。
我刚才在狄校长的桌上看到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学要用一种哲学高度来进行思考和教学”。这也是我想编者入选这篇课文的真正意图。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小想法,不一定对。再次向你的献课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