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的教学反思 篇一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情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注入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文化的情景并没有足够的关注,这给了我一些启示和反思。
首先,我认识到了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性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和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为此,我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些互动环节,例如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发现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意象。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例如参观艺术展览、参加文化节庆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化情景。
其次,我意识到了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跨学科性。美术作品往往与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文化情景。例如,在讲解古代绘画作品时,我会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观念。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最后,我认识到了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兴趣去理解和感受作品。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对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跨学科教学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欣赏教学体验。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美术欣赏中,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的教学反思 篇三
美术欣赏注意文化的情景的教学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与故事。如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时,就有必要介绍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以及“人文主义精神”。欣赏达维特的《荷加斯兄弟之誓》时,可适当讲述罗马的历史传说一一荷加斯家族和库里茨亚人的姻亲关系。再如,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
惯,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这些知识,如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其次,还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面的意境;如在欣赏外国传统工艺美术一一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苏比兹公馆客厅家具时,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时代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雪地有冰天”的词曲,使学生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我们知道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学生作品或者是教师动手复制的名作,这样既可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如欣赏现代建筑艺术时,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这样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也可以是现代城市建筑。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说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