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一
近年来,学与问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本文将介绍学与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学与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学与问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讨论,总结和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其次,教师需要设计问题。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和归纳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与问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效果。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学与问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其次,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学与问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问题解决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学与问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发展。它的基本原理是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与问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二
学与问教学设计是一种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与问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学与问教学设计的优势和实施策略,并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学与问教学设计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与问教学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与问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通过问题解决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问题解决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在实施学与问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几个策略。首先,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与问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示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与问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然而,学与问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问题和引导讨论。其次,学与问教学设计可能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可能不太适应学与问教学设计。
总之,学与问教学设计是一种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实施学与问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尽管学与问教学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读懂课文,明白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
师:谁先来说一说?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出示投影):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看看这几句话重点想告诉我们点什么?
2、你真不简单!我得把你说的这几个关键字记住。
(板书:勤学、好问)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1、师:咱们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学习23课《学与问》!(板书课题)
2、请各位朋友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注,看看究竟应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学生读文、圈画)
3、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读得非常好!你能不看书把它说出来吗?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记住,你能当咱班的速记大王了!)
b、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谁听见他说什么了?看来咱们班的顺风耳挺好使啊!)
c、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d、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问题,可以……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得真好!)不过有了问题,你们该怎么做?(齐读)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师:朋友们,文中说“能者为师”。我呢,最近准备做学问,不知我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要对我这个学生说。现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师了,请大家认真读读书,看看应该怎样教我,看看谁是真正的能者?
2、学生认真读书。
3、师:看来咱班的各位老师是有备而来,只读了一遍书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师愿意先来教教我这个“大学生”?不过,我这个学生可有个条件,那就是各位老师在教我的时候不能看书。能做到吗?
4、学生交流。
a、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原来做学问不光要勤学好问,还要学会观察思考。你说的话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记住它。)(板书:观察思考)
b、我想送你一句话。(行!)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谢谢你, 老师,你为了教我把古人都请出来了。)
c、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你有了问题,可以……道理。( 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呀!)
d、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有吗?)没了(不错,人家说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码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e、不知你听说过波兰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侯的故事吗?(没有。)哥白尼小时侯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谢谢你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f、你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发现问题。(我有了问题一定多多向你请教。)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听完你的故事,学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行吗?)行,你问吧!(刚才田老师说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沈括为什么不继续问他妈妈了?(七嘴八舌地抢答):因为沈括的妈妈没能解开他心中的疑团。(不对呀,妈妈不是给他答案了吗?)妈妈给他的答案不准确,太模糊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从文中“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恍然大悟状):(噢,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思考。)
g、还有哪位老师愿意给我指点迷津,说说该怎样做学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学会了学与问,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板书:学习的主人)
5、前两天各位老师就开始搜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都带来了吗?再看看,想想怎样来教我这个大学生?
6、学生读。
7、各位老师还有什么话要送给我的吗?
8、学生又先后读了有关孙中山、王献之、牛顿、司马光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a、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能有这一个本领就足够了!)
b、我想送你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否则到老时一切都晚了。(对你的谆谆教诲,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老师!)
c、我也送你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对,做学问和搞发明一样,要多问好问才能出成绩。)
四、总结、运用
1、师:刚才各位老师说的可以称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学问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谢谢各位小老师了!
2、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3、不过呀,我家老二不太明白这个道理,请看:
投影出示: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再请你们帮帮忙,教教我家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吧!
五、布置作业
师: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今天,咱们破破例,就让我这个当“学生”的,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布置一回作业。大家说行吗?
作业建议: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学问)
师:你怎样来理解学问这个词?
师:知识、文化、科学等等这些都是学问,那再看老师加上一个字,(板书:与)再来读。
生:学与问。
师:学与问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3)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读了课题你有要问的吗?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看看这几个词语能难倒你吗?
(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
师:仔细观察观察红色的字,这是新字,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生说说。)
师:生字词理解得这么好,那么课文是不是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呢?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听,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精度课文。
师:那么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动动笔把给你启发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线画出来,写写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说说这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你用它打开知识的殿堂了吗?你用他开始铺路了吗?
师:从大家的读中我知道你们得确是受到了启发,还有那里也让你受到启发?
哥白尼的故事让你有什么启发?
你再读读第二段,结合课文和哥白尼有这样的伟大成就。你又从中领悟到什么?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你能说说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吗?那么你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能者为师啊,怎样理解?
还有哪里给你了启示?
读了沈括小时候的故事,看了沈括的成就,你又受到了什么启发?
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并且要学会去观察去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正如书中所说:学问学问……
现在谁能说说学与问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
学与问是密不可分,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和问就像我们的两只翅膀,你们有了吗?想要吗?你来读读吧!
有了翅膀就该飞了,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问题吗?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就是学和问。现在老师再送你们一把金钥匙,(出示:问到底(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师:来拍拍手,放松放松,咱们一起读。
师:这就告诉了我们,我们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师:同学们。课下你在搜集搜集还有哪些名言警句给你启发,还有哪些名人故事让你受到启示,记录下来好交流,好吗?
师:好,下课。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五
一、激趣导入
1、屏幕上出现“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屏幕上出现“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学、问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第二十七课。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我知道大家课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
(生:4个自然段)
2、我想请4位同学来读一读,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好不好?
(生:指名读,并作点评)
3、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4、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内容。
(生:按课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
3、在书中找找看,都向我们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对哪个人比较感兴趣呢?
(指名说)
2、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来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觉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学生进行汇报。
哥白尼: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哥白尼——好奇、好问
哥白尼从小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科学奥秘的不懈追求,为其将来可以成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沈括——好问,善于观察和思考
通过大家的汇报不难看出,只有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求得真知。
课文中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们距离我们都十分的遥远。
那么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快在书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师找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很新鲜是不是?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来说说看,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多问问题)
3、古人云:“能者为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只要他确实……向他请教)
4、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你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理解)
5、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这样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发相关卡片)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想读给大家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
老师由衷地希望你们可以利用好这一把把金钥匙,让它可以真正成为开启属于你
知识殿堂的大门!
课文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问”的益处,然后再举例
说明“勤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故事,明白“问”的重要性。
2.理解关键词,结合补充的名人名言,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故事,明白“问”的重要性,渗透从小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明确观点
1.齐读课题。
2.揭示文体。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与问》这篇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从字面理解,就是“说明道理”。说理文呢?(就是借文章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3.《学与问》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说理的。那么,他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呢?(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过渡:这样看来,“问”很重要。请大家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让学生了解说理文的基本特点,由此揭示课文的中心观点。还通过问题强调“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精读,逐层解读
1.自由朗读§1,交流。
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这里作者把“问”比作什么?(“金钥匙”和“铺路石”,连用两个比喻,告诉我们“问”与知识相关,与成功相连,进一步说明学习知识离不开“问”,取得成功也离不开“问”。)
(2)指名读,齐读。
2.读§2-3,思考:作者用哥白尼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哥白尼勤学好问,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板书:勤学 好问
(1)有谁了解哥白尼的?学生交流。
(2)出示§2,请大家自由朗读,说说读过后你知道了什么?
a.从“经常、问这问那”看出问得多。
b.从“缠”看出一定要问清楚,(用一个词)即刨根问底。
过渡:我们看到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出示小哥白尼的问题)
c.指名读。
(3)小哥白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意在理解课文上的“……”)
渗透学法:你看,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4)哥白尼小时候勤学好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如巴尔扎克说的,出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指名读。
(5)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指名读,突出“问”字。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找一找,作者还告诉我们什么?
(1)交流。
a.“能者为师”学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这段话中,找到什么叫“能者为师”。
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同学们,理解一个词语,我们除了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外,我们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b.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句子?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你现在明白了“能者为师”的道理,请你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想一想,谈谈体会。(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要向那些能给我启发,给我帮助的人请教。)
4.默读§段4,作者用沈括的例子,又想说明什么?
(1)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齐读。板书:问思结合
(2)沈括的疑问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a.指名回答。追问:对于“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问题,为什么他还要自己去找答案呢?
b.小结:古人云:(出示)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光学习,不去思考,则会导致迷惑。勤学好问加上思考,才是真正的“学”、真正的“问”。
(3)沈括其人。
介绍沈括: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出色的工程师、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音乐、医药等无所不精。
你觉得沈括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4)正是因为不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解释,积极地用自己的眼光
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思结合,沈括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们现学现问,再读一读§4,找一找有什么疑问?
预设:
a.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师:大伙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指点:问。问谁呢?——能者为师。
交流:抓住“始”和“尽”这两个词语,然后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b.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c.山上的温度为什么比山下的低?(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
相机表扬,渗透学法:真棒!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别人也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拜电脑为师,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师:同学们,你们看沈括学习的时候有了疑问,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时候,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再谈体会。(学习知识除了勤学好问,还要问思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过渡:是啊,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哥白尼小时候的好问,还是沈括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啊,更能够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5.确实,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课文最后一节总结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1)出示§5,自由读,指名读。
指点:把红色标出的词语,“(既要)学(又要)问、相辅相成、只有……才……、勤学好问、真正”读得更好些。
(2)练读。指名读。
(3)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提问题、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意思等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的真正含义,适合引入名人名言,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引导他们对名言的积累、感悟,丰富了课堂,促进学生内化。
三、总结,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来一步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的:摆事实,讲道理(板书)。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送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3.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出示小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给他以指点,使他茅塞顿开。)
(1)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呢?
(2)学生写一写,交流。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注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教学末尾注重点明说理文常用的说理方法,与课始照应,突出说理文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送名言有利于学生升华自己的认识,说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道理,渗透从小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意识。
四、延伸课后
课后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的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摆事实
勤学+好问+问思结合=学习的主人
讲道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例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说理文,重在首先明确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逐步来说明这个观点?采用了什么的写法?所以,在本课中,注重对说理文一般特点的渗透,再结合课文内容,“以教导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时第二课时。根据“生本”理念解放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以教导学”,先让学生了解说理文的一般特点,再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质疑,尤其是适时引入名人名言及渗透学习方法等方式逐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中心观点,让学生明白“问”的重要性,渗透从小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