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9-02-04 07:35: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生活中的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引言:比和比例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和比例的概念。本文将介绍一节生活中的比和比例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和比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比和比例的概念介绍:通过举例解释比和比例的含义,与学生共同探讨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的化简、比例的转化等。

3. 比和比例的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购物比价、几何图形的相似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购物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比和比例来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并与实际购物中的情境进行联系。

2. 概念讲解:通过举例解释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

3. 计算方法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的化简和比例的转化。

4. 应用实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购物比价、几何图形的相似等。

5. 总结归纳:对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反应、小组合作等方式,观察学生对比和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应用实践,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游戏化教学中的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引言:游戏化教学是一种结合游戏元素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将介绍一节游戏化教学中的比和比例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

2. 能够在游戏化情境中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比和比例的概念介绍:通过游戏化情境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比和比例的概念,与角色互动探索比和比例的应用场景。

2. 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游戏任务和挑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比的化简、比例的转化等。

3. 比和比例的应用:结合游戏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游戏中的商店比价、任务完成的比例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游戏情境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游戏化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游戏任务和角色互动,引导学生体验比和比例的概念,并与实际情境进行联系。

3. 计算方法教学:通过游戏任务和挑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4. 应用实践:结合游戏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归纳:对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学生一起反思游戏化教学中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游戏中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比和比例概念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在游戏中的应用实践,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 法:

  情境导入法、引导法

  学 法:

  小组合作、同桌交流、自主探究、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大比拼。

  师:经过一个多月的口算训练,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提高了许多,现在咱们进行口算大比拼,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

  1÷0.125= 2.5×4= 0.92= 3.4÷0.17= 1-0.14=

  3/5×10/3= 15÷5/8= 8-3/5= 1/4+2/5=

  (1)指名个别提问。

  (2)集体订正。

  师:看来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确实有很大地提高,那么相信,今天这节课大家也能上出精彩,上出自信的,大家有这个信心吗?

  二、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数字宝宝2和3,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1)学生自由回答。

  (2)选择有价值的板书:2:3 2/3 和2÷3

  (3)师:数字宝宝6和9也想加入进来,你们能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式子吗?(生说出2:3=6:9)

  导入: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比、比例这两个老朋友叙叙旧。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复习

  三、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1、自主交流。

  (1)咱们都知道2:3是一个比的形式,那么究竟什么叫做比呢?我们还学了比的哪些知识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你能举例说出一个比例式吗?我们都学习了比例的哪些知识呢?

  (4)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交流。

  (1)共同看我们所举的比和比例的例子,你能从中发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吧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体交流。

  指名几组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4、集体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的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

  比例

  意义

  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 : 0.6 = 1.5

  前项 后项 比值

  内 项

  2 :3 = 6 :9

  外 项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1、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1)结合课始处的2:3、2÷3和2/3让生说一说。

  (2)指名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

  2、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引入化简比。

  (1)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一回事吗?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2)师板书4:2/5分别让学生化简比和求比值。通过计算让学生说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不同。

  (3)师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4)及时练:(1)求出比值,并化简比。45:72 11.2 : 56

  (2)解比例: 2:8=9:X 1.25:0.25=X:1.6

  (5)指名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6)集体评价。

  (三)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1、什么叫比例尺?我们学过的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2、怎么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四、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一)、心中有数。

  1、把5克的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甲数:乙数=( ):( )

  3、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

  比值是( )。

  4、如果A×3=B×5,那么 A:B=( ): ( )

  (二)、慎重选择。

  1、5:7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3后,比值是( )

  A、15:21 B、5:7 C、5/7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那么乙数是甲数的( )

  A、 2/3 B、 3/2 C、1/2

  3、4:5能够和( )组成比例。

  A、5:4 B、 1/4 : 3/4 C、 2/5 : 1/2

  (三)、请你判断。

  1、2/5 既可以看作是分数,也可以看作是比。( )

  2、化简比就是求比值。 ( )

  3、4米:8米的比值是 1/2 米。 ( )

  (四)、爱的奉献。

  四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我们进修附小全体师生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97名老师捐款8000元,2200名学生捐款38000元,写出老师捐款数和人数的比以及学生捐款数和学生人数的比?

  五、当堂检评,完善提高。

  1、填空: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②—: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③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它们的比值是( )。

  ④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0.2:7,那么a=( )

  2、P63第2题,解比例。

  (1)指名板演。(4人)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2)集体评价。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七、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复习与整理

  2:3 2/3 和2÷3

  2:3=6:9

  (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三)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4页《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与实践”的第1-6题。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的第二教时,教材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并要求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练习与实践”第7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两组数据判断相应的两种量分别成什么比例,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认识,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以及成什么比例的基本思考方法;“练习与实践”第8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继续练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练习与实践”第9题的第一题让学生根据表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千米数和耗油量关系的图象,先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再根据其中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第二题要求学生根据一辆汽车在市区行驶的千米数和耗油量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表示它们关系的图象。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进一步体会数学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练习与实践”第10题是一个与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先让学生量出一幅平面图上相关的图上距离,再让学生利用给出的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教材这样的安排,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

  感受比的应用价值,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⑴教师谈话。

  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

  ⑵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

  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⑴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呈现“练习与实践”第7题,明确要交流的主题:表中的两种量分别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班级交流判断的方法:一是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在次体会正比例和反比例量在变化中的不同规律。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它们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相同的;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一个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它们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也是相同的;二是利用数量关系式判断,表格一:因为钢材质量:钢材体积=比重(一定),所以钢材质量和钢材体积成正比例;表格二:圆柱底面积×圆柱高=圆柱的体积(一定),所以圆柱底面积和圆柱高成反比例;利用图象判断,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图象,如果是直线,则成正比例。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呈现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明确要思考的内容: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独立写出数量关系式,同桌交流。

  第一问:因为每块砖的面积×砖的块数=一间教室的面积(一定),所以每块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成反比例;

  第二问:因为圆的周长÷半径=2π,所以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呈现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明确要交流的内容:判断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根据图象用一种数据判断另一种数据是多少。

  班级交流理解、完成题目的情况,进行“根据图象用一种数据判断另一种数据是多少”的练习;反馈学生形成的正比例图象的情况;比较汽车高速公路和市区耗油量的不同情况,体会比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呈现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分别量出学校到各个地方的图上距离,形成以下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学校-少年宫4厘米?米

  学校-体育场3.5厘米?米

  学校-市民广场2.5厘米?米

  学校-火车站7厘米?米

  多种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思: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00厘米;……

  解答:在多种书写形式的基础上,体会用“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的优越性。沟通和正比例之间的联系。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简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师:看来同学们口算的都比较准确,昨天我们共同交流了学习目标,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学自主学习中的知识链接部分

  (小组活动)

  师:知识链接的内容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密切的联系,看大屏幕,在山东半岛的东南端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青岛,而青岛啤酒更是闻名中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啤酒生产中的数学,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2天的运输情况,根据这个表格,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全面,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

  师评价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不错,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定义我们知道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师:2:1与谁能组成比例?

  (生答)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

  (师指生齐说)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

  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其实,在比例的2个外项和2个内项之中隐藏着1个秘密,下面,请同学们以16 :2 = 32 :4为例,研究一下,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你提供3个温馨提示

  (指1生读温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师: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拓展应用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

  (生完成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

  (小组汇报)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媒体出示

  8∶4=()∶() 15:10=()∶4 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媒体出示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 =3/2

  60∶40=3/2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