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12-05-01 07:31: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课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实践操作的材料和设备;

2. 教师准备问题解决的案例和相关资料;

3. 教师准备小组合作的任务和指导方案。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段实际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步:实践操作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实践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三步:问题解决

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步:团队合作

教师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由不同的学生组成,要求学生合作解决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合作,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第五步: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课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实践;

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动手实践的材料和设备;

2. 教师准备创新问题的案例和相关资料;

3. 教师准备鼓励学生创新的指导方案。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创新产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类似的产品。

第二步:动手实践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制作一个创新产品。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动手实践,并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第三步:创新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动手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步:创新产品展示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创新产品,并分享他们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步: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动手实践和创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负数。

  1、 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 )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 )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 )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 )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 )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 ),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 )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 )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 )层高。

  三、作业:

  练习一的1、2、3题。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25×4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

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五

  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大家能不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质数和合数?什么是奇数和偶数?数的奇偶性有哪些?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2.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一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以后,独立完成。

  (2)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二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反馈。

  3.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三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2)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4.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四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性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3)让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7题。

  四、课堂

小结

  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引发探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1.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2.汇总填表75页9题。

  3.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巩固新知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