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经典3篇)

时间:2015-03-05 02:11: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画家和牧童》这个寓言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的讨论和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

1.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图片或幻灯片。

2.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

3. 学生绘画材料,如纸张、铅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给学生出示《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

2. 讲解: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3. 阅读: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或默读。然后,再次阅读故事,并在黑板上梳理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画家和牧童的不同角色和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5.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和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思考和解读。

6.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故事中的描述,自行绘制画家和牧童的形象。鼓励学生用颜色和线条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7.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延伸:

1.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并表演他们的对话和行为。

3.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和绘画等多种方式参与故事的学习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环节,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绘画活动和展示分享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达,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画家和牧童》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 《画家和牧童》故事的文本。

2.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

3. 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的是什么故事吗?它讲述了什么寓言和寓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记忆和思考。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画家和牧童》的故事文本,并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主题。

3.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补充和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思考和解读。

4. 书写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短文或寓言故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他们对故事的思考和感悟。

5. 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交换和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并互相评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对同学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改进。

教学延伸:

1.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的寓意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讨论故事中画家和牧童的行为是否正确,并给予理由和证据支持。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故事的分析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书写能力。通过分享和交流的环节,学生有机会互相学习和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的点评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篇三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画家和牧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着重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纬”, 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教学准备】 戴嵩的补充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启思

  1、课前猜谜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21课(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把故事的大致经过向在座的教师介绍一下呢?

  二、研读文本

  过渡:画家戴嵩和牧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做进一步的交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交流。

  (一)体会戴嵩

  1、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体会到他的“著名”的?

  出示:戴嵩的画一 ,就 。

  2、你从哪里知道他画技高超呢?

  读3、4自然段,你听到了哪些夸赞声?

  ①理解“绝妙之作”(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

  ②“神笔”谁有一枝?戴嵩的画就像是那枝神笔画的,让人觉得

  3、演读:谁来当当商人和教书先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到的表情动作。)

  4、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戴嵩的《斗牛图》真是——“绝妙之作”!如果你也在场,你还会怎样夸这幅画?

  小结:商人夸,教书先生夸,你也夸,我也夸,……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夸赞,就叫—&

mdash;纷纷夸赞。(出示词卡:“纷纷夸赞”)

  所以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二)、体会牧童

  1、过路人、商人、教书先生,那么多人都在纷纷称赞着戴嵩的画,可是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冒出一个不同的声音,是谁? (牧童)

  ①谁来当当牧童把这句话读一读。(把握好提示语)

  ②为什么说“像炸雷一样”?

  2、观察插图,想像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

  这样一个不同的声音一出来,在场的人一下子都 ,(他们会是什么表情,会怎么说这个小牧童)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的表情并想象他们可能说的话。)

  3、换位体验,感悟牧童的“勇敢”。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牧童,你敢出来说吗?你会担心什么?

  可是牧童却勇敢地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

  现在我们就是那牧童,让我们勇敢地喊出来吧。

  4、画家错在哪里了?(牧童说得对吗?看照片)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牧童能发现画家的错?(学习牧童细心观察生活)

  5、小结:真是一个 的牧童啊!

  (三)、角色朗读,补充材料,再悟美德。

  1、一个受人尊崇的,堂堂的大画家,在那么多人面前,公然地被一个小牧童指出错误,他生气了吗?他恼羞成怒了吗?他是怎样做的?

  2、多么虚心的`一位画家呀!多么勇敢的小牧童啊!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声来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吧!

  分角色演读3——6自然段。读对话时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争取把人物演活了。

  从此以后,大画家虚心接受指正,下定决心要仔细观察牛的生活习性,补充资料:

  他经常去仔细观察牛的各种神态,向放牛娃了解牛的生活习性。春、夏、秋、冬四季,戴嵩总是常常出没在放牛的地方,他仿佛不怕冷,也不怕热。

  戴嵩画牛,越画越好了。这时母亲见他因经常出去观察牛,晒得脸蛋儿变黑了,人也消瘦了,就心疼地说:“你现在画得很不错啦,以后不必再去观察牛了吧。” 戴嵩心里说,还差得远呢。他仍继续去观察牛。

  正因为戴嵩有“差得远”的想法,才使他的画离艺术的巅峰近了。后来,戴嵩又画了一幅《斗牛图》,这次,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幅《斗牛图》成为流芳百世的名画,珍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中,戴嵩也成了画牛的名家。

  3、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