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2017-05-08 03:21: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幼时趣事,感受童年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幼时记趣》的教材、教学课件、板书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童年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幼时记趣,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回忆。

2. 教师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你们愿意和大家分享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Step 2 阅读课文

1. 教师让学生先自读《幼时记趣》,并标记出自己觉得有趣或重要的句子。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Step 3 深入理解

1. 教师提问:“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 教师让学生配对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小时候的玩具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喜欢玩这个玩具?3)作者和哥哥之间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作者会对哥哥的窘迫感到高兴?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幼时记趣进行类似的写作。

Step 4 提高写作能力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幼时记趣》为题,写一篇自己的幼时趣事。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也通过回忆和分享自己的幼时趣事,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背景和文学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幼时记趣》的教材、教学课件、板书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童年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幼时记趣,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和回忆。

2. 教师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读过一些有趣的故事?你们愿意和大家分享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Step 2 认识课文

1. 教师给学生介绍《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

2.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标题、段落和图片等元素,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Step 3 阅读课文

1. 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幼时记趣》,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或有趣的句子。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Step 4 深入理解

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小时候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 教师让学生配对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小时候喜欢什么玩具?2)作者为什么喜欢玩这个玩具?3)作者和哥哥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作者会对哥哥的窘迫感到高兴?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意图和文学特点,并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幼时记趣进行类似的写作。

Step 5 提高写作能力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幼时记趣》为题,写一篇自己的幼时趣事。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背景和文学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学生也通过回忆和分享自己的幼时趣事,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

  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二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1、教师活动: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第一段:物外之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第二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三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四段:写蛤蟆吞虫,自己鞭打蛤蟆之趣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交流,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备注: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4、教师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教师活动:学生写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学生活动:写片段、交流、评价

  备注: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摘抄一些名家记述的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篇四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ァ〉谝槐椋航淌Ψ抖痢

  第二遍:教师领读。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

  四、点拨方法,疏通文意。

  1.方法点拨: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方法。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有的不妨采取讲述大意的办法解释,如“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要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上,如“使(之)与台齐”;有的还要将文言文的词序调整为现代文的词序,如“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它)”。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运用上述方法),落实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遇到困难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请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补充订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问题:

  (1)本文围绕着“物外之趣”记叙了哪几件趣事?

  (2)课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自主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简单小结。

  六、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1.教师在上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你在童年时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你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2.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阅读。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