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目标:通过学习《老王》这本小说,让学生了解农村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老王》是一本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老王在农村的奋斗故事,展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勇气。在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农村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农村故事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农村生活的特点和价值。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
让学生阅读《老王》的前几章,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帮助他们解决。
第三步:情感体验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或人物,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写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这个场景或人物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来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四步:深入探究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故事中所展示的人性、家庭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五步:评价与反思
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写作,让学生评价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帮助他们反思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农村故事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农村故事的理解有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老王》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目标:通过学习《老王》这本小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老王》是一本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老王在农村的奋斗故事,反映了农民的生存困境和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观看一段与农民生活相关的视频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并与他们讨论农民的生存困境和社会问题。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
让学生阅读《老王》的部分章节,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中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
第三步:社会调查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社会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问题的具体情况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第四步:社会行动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行动,如参观当地的农村学校或农民合作社,与农民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通过这次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第五步:评价与反思
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写作,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社会行动和收获。帮助他们反思自己在社会行动中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行动力较高,他们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行动中。同时,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社会调查和行动中缺乏一些实际操作的技能,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训练。
《老王》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靠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卑微,但是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与良心,是极其纯朴、善良的。而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然而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全文都是叙述,作者的情感全在平静的叙述中。简洁的白描和华彩的抒情、丰富的描写有所不同,就在于其感情倾向渗透在字里行间。教学中要从老王的“善”、“苦”两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好好咀嚼意味深长的语句。
学情分析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学生仔细阅读两遍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思想情感就有一定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会同情,但不会明白作者既然对老王关爱有加为何又心怀愧怍?因此,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抓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同时,在品味中领悟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着重理解老王的“苦”、“善”。
2、深入领会意味深长的语句。
过程和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品读等方式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难点:
理解“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我们看到了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质朴、善良、热心的阿长的真挚怀念,感受了朱自清朴素的语言所表达的人间至情,也见证了李森祥小说中那位要强的父亲拼命苦干的一生,写的都是普通人,可是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一次次震撼,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小人物的散文——《老王》。(板书)
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堂吉诃德》
2、生字词的读音:
蹬惶肿胀塌败眼翳荒僻攥滞笨镶嵌
三、整体把握:
1、速读全文,概括老王的基本情况,工作和为人,从中可以看出老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不要钱,受了人家好处总也不忘送香油鸡蛋感谢。
老王“苦”“善”
2、老王是不幸的大好人,那“我”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交流总结:照顾老王,坐他的车;送鱼肝油;关切询问生活;坐车、送来香油鸡蛋给钱等。
“我”善良
四、深入探究,拓展理解: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老王死了我为什么又会感到“愧怍”呢?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1)从作者来看,主要是什么观念?这是什么精神?
(平等观念,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然而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人道主义精神,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关心、同情他们。)
(2)老王送鸡蛋部分你最难忘的是他的什么?
(着重研读对老王的肖像描写)思考:作者如何写老王的外貌?突出怎样的情感?(作者运用夸张比喻把老王写的丑、写得可怕,目的是把感动留到后面。)
老王为什么站着等我?(老王来表达谢意,而我不理解,还给钱,这是对他的侮辱,同时我也没能让他进屋坐坐。我只关注了老王的外貌,而没看到他美好的内心,所以我内疚。)
(3)引导学生体会“攥”“滞笨”“直着脚”等词的丰富意义。
2、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补充介绍文革期间的杨绛。)
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高贵的品性,甚至连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都是他死后才有的。但这时说什么也来不及了,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是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的崇高内心却没有感觉。这是自我解剖,也是自我批判。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作者对不幸者关爱的呼吁,同学也是一员,畅谈自己应该怎么做。
六、板书设计:
老王
愧怍
幸运者不幸者
关注善良体察善良苦
我们老王
关心爱善
谢岭
《老王》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老王的性格。 (重点)
3.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儿时背过的《三字经》?能背诵一下吗?看来同学们依然记忆犹新。《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初读“老王”,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语表达作者写作本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体会老王身体有残疾、无依无靠、住处简陋、备受歧视、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方面的不幸。
3、精读“老王”,品味人物。老王为杨绛做了那些事?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三件事: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
4.结合文章体会到老王是一个善良、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研读“老王”,体悟情感。
5、杨绛为老王做了什么?
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她白送,也给了钱。女儿还送给他大瓶的鱼肝油。
6、补充介绍杨绛和她的不幸遭遇。
从杨绛的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比老王幸运得多。但从文革那个时代来看,杨绛也是不幸的。她称自己为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苦难的超脱和淡定的态度。她收获了人间最宝贵的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幸运的。
但她对老王也很好,也很照顾呀,为什么还会感到愧怍呢?
杨绛和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其中还包含了什么呢?同情。她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三年,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怜悯。作者反思对老王,是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一再坚持不欠别人的情,把一切物化为金钱,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杨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区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很显然,杨绛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好的标准。杨绛在不断叩问自己灵魂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省。
文章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四、作业
课后选读杨绛的《干校六记》。
《老王》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情感与价值: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课时安排:
2课时
发散思维课(第一节)
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预习,根据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形成自己的意见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提出质疑,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个班)
发言人次:13人
发言得分:50分。其中流畅、变通(包括评价、提问)40分,独创(质疑)10分
教学进程:
一、新课导入
以“画太阳”的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发散思维课,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学生发言预测
(一)局部理解预测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3、“胡同口蹬三轮车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与“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中两处“老实”含义的疑问与评论。
4、“老王给我们楼下人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其中“前任”一词在表达上有何好处?
5、“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表现了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后来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7、“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这句中的“取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被取缔?
8、“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这句中的“幸亏”一词有什么作用?“降格”是什么意思?“货”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9、“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中“镶嵌”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10、“他面如土灰,两只眼睛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表现了什么?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中的“强笑”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12、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给“我”?
13、怎样理解“我害怕的糊涂了”
14、怎样理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二)、整体理解预测
1、文章写了老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评价或提问)
2、章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中的那些事情(评价或提问)
3、从文章所记叙的老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4、从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或提问)
以上问题的设计,估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语文科代表记录总结发言人次及得分情况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对整节课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肯定
2、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重点问题或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布置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为辐合思维课做准备。
辐合思维课(第二节)
教学内容:
1、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分析评价、理解感悟。重点分析评价本文在记叙时的语言风格,尤其是对人物的刻画。在此基础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独创性思维能力的启发引导。对文章遣词造句提出三处质疑,对文章内容提出两处质疑。
教学进程:
一、作者写作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1、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整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杨绛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教师做适当补充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作者对老王的`刻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能力)
1、由学生勾画出课文中对老王生活的刻画的语句,上黑板板书。再由教师对所找出的语句做总结归纳(投影展示板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谋生手段“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被取缔,他的生
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苦
居住条件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
生理缺陷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2、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老王与作者的交往的片段,教师做适当引导,学生能通过引导自己总结出老王的性格特征(投影展示板书):
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现心地善良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交往片段 老王性格纯朴仁义
③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知恩必报
蛋,表示感谢。
三、质疑(可针对发散思维课中,学生所提出重点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进行分析讨论)
1、为什么“连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
分析;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荒唐。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为什么会被“取缔”
分析:结合作者所写的改装后的平板三轮车怎样送客,可以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可了解老王“苦”的社会根源。
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但是当时作者一家同样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为什么她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分析: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等等,从这些来看,作者显然是比老王要幸运的。
四、作者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提取信息能力)
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出总结,再由教师作适当补充:
作者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付给老王应得的报酬;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不让老王白送香油和鸡蛋。这些事情中也反映出作者是个善良的人。但即使如此,作者仍感到愧怍,表现了作者“人人平等”的观念,人无论境遇好坏,都应该尊重他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完成每课三件事:抄写生字词及难写易忘字词
抄评优美精彩段落
写“一课一得”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王不幸的人体现反映
普通人 交往真诚善良人人平等
《老王》的教学设计 篇六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难点 :
理解主旨句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步骤 ]
一、导语设计
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言“一个人善恶的有无,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行为的本身”这句话的内涵引入。教师投影:《老王》 杨绛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明确目标:
读懂人物
读懂作者
读出自己
三、指导自读,把握文意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注音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骷髅(kū lóu)
绷(bēng) 滞笨(zhì) 愧怍(zuò)
(2)释义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2.读人物
听读中发挥想像,头脑中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见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学生自读课文,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归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