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推荐6篇)

时间:2018-08-01 06:18: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篇一

如何教授历史课程中的文化传承

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文化传承。

首先,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历史课程不仅仅是教授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将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教师应注重历史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历史知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历史案例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亲近历史。例如,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为切入点,通过讲解他们的故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和反思。

第三,教师应注重历史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历史课程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一种讲解,而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等形式,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历史课程的启发性和创新性。历史课程不应该仅仅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历史研究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文化传承需要教师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历史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历史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注重历史课程的启发性和创新性。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历史课程中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魅力。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篇二

如何教授历史课程中的批判思维

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批判思维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历史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史料,学生需要通过筛选、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判断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献研读、史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水平。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历史课程中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疑点,学生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比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历史课程中存在许多争议的事件和观点,学生需要通过判断和评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辩证思维,培养他们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评估和价值判断,让他们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课程中存在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学生需要通过创新来发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调查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创造历史项目,并通过展示和分享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批判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发展出批判思维能力。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篇三

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重点:维也纳会议、1848年欧洲革命

难点:学生自我阅读及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以及理清各种矛盾、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前期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一、维也纳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第71—7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维也纳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国家、目的、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什么叫维也纳体系?欧洲各国用什么来维护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为什么被称为历史的反动?

出示历史图片《维也纳会议》,强调此次会议是由俄、英、普、奥四国控制的。由学生归纳会议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分析维也纳会议的反动性。在学生分析维也纳体系反动本质前,教师应指出评价历史进步和反动的标准是:第一,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是否推动人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进步;第三,评价历史事件要置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中。引导学生根据此标准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强调维也纳会议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各国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家间的纠纷。

二、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和改革

学生阅读“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一目,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爆发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矛盾冲突有哪些,哪个是主要矛盾?并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类型。

三、1848年革命

学生阅读“1848年欧洲革命”一目,分析革命的原因。 讲解革命过程时,利用动画讲解,给学生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讲完后,教师强调以下几点:揭开1848年欧洲革命序幕的是意大利;法国的二月革命-

腐朽的七月王朝,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匈牙利起义是1848年欧洲革命中影响的民族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848年革命的高潮为什么是二月革命而不是六月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848年革命的影响,为什么1848年革命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这种说法是否矛盾?

学生回答:1848年革命仅经历一年多即失败了,一方面由于封建君主的反扑、资产阶级的妥协;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成熟,虽已登上政治舞台,但没有政党斗争经验,政治上、组织上都很软弱;说明虽然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还未成熟到完全废除封建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明显占有优势,革命的失败指资产阶级完全掌握政权、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没有最终完成,但革命削弱俄、普、奥等国的封建统治力量,重创了反动势力的堡垒——俄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欧洲大国再也不可能联合起来镇压革命了,欧洲政治版图再次变动,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统治秩序破产。

小结

利用下面图示对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形势进行小结。

教学设计思想:

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了解维也纳体系确立、受到冲击、瓦解的过程,并深刻认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篇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篇五

日本明治维新

一、导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二、日本明治维新:

八组同学演示“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地图,展示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封建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发展的落后,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

引导学生分析,内忧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注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帮助学生弄清封建领主经济的概念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几股新生力量。引导学生把握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来源,简介武装倒幕的过程。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先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本目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力量对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首先应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然后再适当地讲述它的消极影响;分析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结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讨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篇六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课前发放本节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课上展开充分讨论,探讨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一、导入

提问: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哪些国家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统一:

六组同学演示:“德意志统一”

利用新闻播报形式列举统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德意志资产阶级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普鲁士完成统一的优势。

学生演示俾斯麦上台,发表演说,阐明“铁血政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两个资料分析“铁血政策”的性质。

利用地图简介普鲁士王朝的三次统一战争。讨论俾斯麦的统一策略对战争的作用,注意普法战争后期性质的变化。

最后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探讨德国的强大日后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小结提问: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三、意大利统一:

七组同学演示:“意大利统一”

展示14、15世纪意大利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文化的繁荣。对比19世纪中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探讨意大利在历史进程中落后原因。

最后由学生归纳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统一的进程、特点和历史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统一的特点、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在统一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四、小结全课: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新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