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篇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堂关于角的度量的教学实录。这堂课是为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1. 引入(5分钟)
老师开始课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老师提问学生,什么是角?学生们积极回答,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所组成的图形。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度量角的大小?学生们开始思考,但很多人对此一知半解。
2. 角的度量方法(15分钟)
老师开始介绍角的度量方法。首先,老师向学生解释角的度量单位——度。度是一个角度单位,一个圆周的角度被定义为360度。接着,老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学生们跟随老师的示范,亲自操作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度数。
3. 角的度量公式(15分钟)
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老师引入角的度量公式。老师解释了角的度数和弧度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展示了如何使用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些练习题,巩固了所学内容。
4. 角度的换算(10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度的换算,老师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学生们根据给定的角度,利用所学的度量方法和公式,将角度换算为弧度或者将弧度换算为角度。这些实际应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5. 总结(5分钟)
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角的度量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老师还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以提高他们的角度度量技能。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对角的度量方法和公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堂课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篇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堂关于角的度量的教学实录。这堂课是为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角的度量概念。
1. 引入(5分钟)
老师开始课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角,如直角、钝角和锐角,让学生们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角度的比较(1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角度的比较方法。学生们观察并比较不同角的大小,通过图形和示意图的比较,学生们开始理解角的大小关系。
3. 角的度量方法(15分钟)
在学生对角的大小关系有了一定了解后,老师开始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老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让学生们亲自操作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度数。
4. 角的度量单位(10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单位,老师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学生们根据给定的角度,判断其属于直角、钝角还是锐角,并将角度用度数表示出来。
5. 角的度量练习(15分钟)
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单位后,老师设计了一些角的度量练习题。学生们根据给定的图形,测量角的度数,并进行比较和判断。这些练习题巩固了学生对角度度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5分钟)
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应用角的度量知识。老师还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以提高他们的角度度量技能。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初步认识和理解了角的度量概念,并学会了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数测量。这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这堂课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篇三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长方形
师:长方形,小纸条。这个纸条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生:3厘米
生:3个指甲盖那么长。
生:5厘米
生:8厘米
师: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猜的?
生: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一个指甲盖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所以我们猜测的是多少厘米。
师:真聪明,你们是这么想的吗?哦,同学们想的是长度单位大约这么长(用手指比划)它里面包含三个我就猜它是3厘米,包含5个,就是5厘米。同学们的这种猜想实际是利用了长度单位1厘米这个标准来猜的。
板书:标准
师:有了这个标准,我们不但能猜还能量。请看大屏幕。
师:量长度,可以把同样长的线段作为标准。注意看,有点高难度。(课件演示)
生:1个,2个,3个,4个,5个,6个。
师:为了便于交流,这个标准是不是还要进行统一啊?就建立起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等等。如果说这条线段的长度是1厘米的话,这个纸条的长度是多少?
生:6厘米。
师:真聪明,老是这样一点点量得话怎么样?
生:麻烦。
师:于是就利用这个标准创造了我们量长度的工具。
生:尺。
师:用直尺一量,多少厘米?方便了吧?凡是计量类的知识都得先建立统一的标准,然后利用这统一的标准创造便于测量的工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计量类的知识:角度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角有没有大小?那这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工具?
生:量角器。
师:那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量角器的产生和使用。同学们想过没有,在量角器产生之前如果要测量角的大小,又该把什么作为测量角的标准呢?
生:用实际的物体。
师:实际的物体,这个实际的物体是什么比较合适呢?
生:用指甲盖。
师:用指甲盖行吗?为什么不行?
生:这是量边的长度的。
师:哦,那量角的大小呢?
生:用三角尺。
师:三角尺?你想用它做什么啊?
生:用三角尺的直角,就能测量出这个角是不是直角。
师:你听明白他说的了吗?他想用三角尺上的小角来量角的大小是不是?用小角行不行?
生:行
师:老师就给你一些小角,一会儿组长打开1号信封,拿出你们的小角,测量一下角1的大小。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量出来了吗?我想问你角1里面包含了几个小角啊?
生:包含了2个小角。
师:有不同的吗?
生:包含了12个小角。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包含了4个小角。
师:咦?刚才老师给你的角1的大小是一样大,怎么测量的结果
不一样呢?是不是你们量错了?生:不是。
师:那看看,刚才量出包含2个小角的是哪个组?来,你们来量一下,咱看看他们量得方法对不对。注意看。
(生量完后)师:包含几个?你们刚才是怎么量的?随便量吗?
生:角对角,边对边。
师:哪个角对角边对边啊?
生:(屏幕前指)用这两个图形的角对角1的角,
师:听明白了吗?这个图形的角叫什么?是不是角的顶点啊?小角的顶点要对着角1的顶点,也就是点对点是不是?还有呢?
生:两个图形的边对角1的两边。
师:小角的边要对着角1的边,是这样吗?真聪明,把量角的方法都总结出来了。是不是点对点,边对边。
板书:方法:点对点
边对边
师:还有包含4个小角的,上来量一量。注意看,他们的方法对不对。
生:我们是用点对点边对边的方法。
师:包含多少个?方法对吧?
刚才包含12个的。你们别上来了,是不是摆出来的是这样的(出示量好的图形),包含几个?
师:怎么会这样,角1的大小都一样,刚才同学们量的方法都对,怎么量的`结果不同呢?
生:小角的大小不一样,所以量出得结果也不一样。
师:也就是我们测量角的什么不一样?
生:标准不一样。
师:哦,标准不一样。你看,这标准要是不统一了,是不是不便于交流啊?要想便于交流怎么办?
生:用一样的。
师:用一样的,说的真好,要有统一的标准。(举三个大小不一的小角)那让你选择的话,你想选哪个角作为测量角的标准?
生:我想选最大的角,这样拼起来简便,因为它大。
师:它大,拼起来方便,挺好。还有吗?
生:我想选择最小的角量。因为它要是锐角的话就没法量了。
师:你想选它(最小的角),理由是角越小测量起来越方便是不是?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想要中间的。如果量钝角的话,小的就不合适,如果量锐角的话大的就不行了,所以我选中间的。
师:他挺保守,有选小的,有选大的,我选一个中间的。那都有了,他说他有理,她说她有理,都有理,到底谁有理啊,咱再试一个。
师:(出示一个锐角)量这个角的大小,用哪个?
生:小的。
师:(举最大的)这个行吧?怎么不行?
生:太大了,铺不下。
师:太大了,试试。(标准盖住了要测量的角,学生笑)这个作为角的标准怎么样?
生:不行。
师:(出示一个更小的角)量这个角用哪个标准?
生:用最小的。
师:谁来量一量?方法是?
生:点对点,边对边。学生测量。
生1:还大一点。
生2:正好。
师:正好还是不正好?有点同学觉得差不多行了吧,行不行?
生:不行。
师:怎么办?
生:再小。
师:再小,把这标准再缩小是不是?
师:听你们的意见,把这标准再小。(课件演示把标准缩小)这个标准再小,还能再小吧?
(小到1°)这个就是1度角。这就是国际上统一的量角标准:1度角。你知道1度角怎么来的吗?
生:这个角很小,如果量很大的角就可以用很多个,如果量很小的角就可以用很少的个数。
生:把量角的小角缩小再缩小。
师:这个角实际上是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每一份就是1度。
(课件演示在半圆中找不同的一度角)
师:这个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度可以简写成一个小圆圈。
板书:度 °
师:1度怎么写?连起来写写?
板书:1°(生书空)一起来写写。会写了吗?
师:想不想知道1°角到底有多大?想不想知道?
师:(出示1°角)小不小?看一看。刚才咱同学说了,标准越小越精确,用这个1度角测量角的话是不是都可以测量出来了。但是如果我给你一些1°角测量的话会怎么样?
生:麻烦。
师:那怎么办?
生:还得用量角器。
师:又拿出量角器了,咱不是研究量角器产生之前怎么量角的吗。还没产生量角器呢
生:可以用大一点的。
生:标准就变了。
师: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了量角的标准,国际上统一的1°角。换大的又乱了。
生1:我们可以再加2°角、3°角。
生2:可以让它变得像扇子一样能缩小能放大。
师:他有一想法,想把它变得用起来方便,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是吧?是不是想把这1°角拼起来?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平均分成180份的半圆作为量角的工具啊。(出示等分成180份的半圆)
1°角都定好了,数一数有几个1°角就行了。如果这里面包含10个1°角,那这个角多大?
生:10°。
师:这里面要包含30个1°角?
生:30°。
师:真聪明!我想问一下,在这个测量工具中1°小角的顶点在哪里?来指指。
(生上前指)
师:1°小角的边在哪里?
(生指)
师:我们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来着?
生:点对点,边对边。
师:咱们就用这个方法来量一量角。
(课件演示量角:开口向右的角)
师:数一数。从哪边开始数?
生:右边。
师:伸出手来比一比,从哪边开始,往哪数?到哪儿结束?用手势比一下。到另一条边结束。多少度?
生:数不清。这些一度小角太小了,数不清。
生:而且还太小了,看不清。
生:密密麻麻的,也不美观。能不能把它简化一下?
师:(出示简化的量角器)用它量一个行吧?点对点,边对边,从哪边开始数?谁来数一数。
生:1°,2°、3°……8°、9°、10°。10°
师:多少个1°角?
生:10个。
师:10个1°角是多少度?
师:再来一个?点对点,边对边,从哪边开始,到哪边结束?谁来数数?
生:5°、10°、15°……100°、115°、120°、125°。
师:数的挺费劲是吧?还有不同的方法数码?
生:10°、10°地数。10°、20°、30°……100°、110°、120°、125°。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中间那条线指的是90°,从这开始数就行。
师:看咱同学这方法,一开始挺慢,慢慢地想到了可以从90°开始数,数起来更方便,真聪明。这个角确实是125°。
师:老是这样数来数去的,有没有好办法,不数了一看就知道它多少度?
生:标上数。
师:标上数,可以吗?咱标数,刚才从哪边开始量的?
生:右边。
师:开始的地方标上“0”。
生:10,、20、30……160、170、180。
师:一直标到180。这会儿在用它量角方便了吧?试一个?(出示)多少度?
生:50°
师:点对点,边对边,最后怎么办?
生:看数。
师:读数。你说咱这方法是不是还得再完善?点对点,边对边,最后还得怎么样?
生:读数
师:是不是看另一条边指着多少度就读多少度?。
板书:读刻度。
师:这会儿方法完善了。再来一个。多少度?
生1:140°。
生2:不是,因为那条边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是从180°对齐的。
师:也就是从哪边开始读啊?
生:(指左侧)应该从这边再标上数。
师:你看她真聪明,她想从这边再怎么样?
生:再标上数。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140°是对的还是错的?是不是该从这边(左边)数啊?数数
生:10、20、30、40.
师:多少度?
生:40°
生:我还有一种想法,从里面的半圆形里,直角里面再添一个锐角就知道了。
师:想算是吧?咱已经有量角器来量了,算来算去方面吗?
师:刚才同学已经说了,要在左边数的话应该怎么办?
生:再来一圈数字。
师:这次该从哪边开始数了?
生:左边。
师:(课件出示外圈刻度)这就形成了我们量角的专用工具——量角器。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一起看一下。两圈刻度公共的定点叫量角器的中心点,里边这圈刻度我们把它叫做内刻度,外边这圈呢?
生:外圈刻度。
师:你看冲着内圈0°的这条线叫内圈0度线,冲着外边的呢?
生:外圈0度线。
师:统称为0刻度线。
师:我这有一大量角器,谁来指指,中心点在哪?内圈刻度在哪?
生指0度
师:就这一个?
生指:这一圈。
生:这半圈。
师:外圈呢?
师:再来一个,内圈0刻度线在哪儿?外圈0刻度线呢?
师:用这专用的量角工具量角,你觉得怎么样?
生:方便。
师:咱试试?
师:点对点,边对边。从哪边开始数?
生:右边。
师:往哪儿数?多少度?
生:80°
师:再来一个。(开口向右的钝角)从哪边开始,到哪边结束?多少度?
生:120°
师:再来一个。(开口向上的角)点对点,边对边。
生:45度
师:你读的哪圈刻度?
生:内圈
师:老师有问题了,为什么你会读内圈刻度呢?
生:内圈刻度有一个50度、40度,50度和40度中间就是45度。
师:那为什么不读外圈刻度呢?
生:它的标准是内圈0刻度线的标准。
师:内圈0刻度线的标准什么意思?
生:老师教给我们从中间的中心点开始,往右边是内圈刻度线,往左是外圈刻度线。
师:她的意思是说角的一边对准了内圈的0刻度线,那我就读内圈刻度。要冲着外圈的0刻度线?
生:就读外圈刻度。
师:注意看。读哪个刻度?
生:外圈刻度。
师:为什么?这回能说清楚了吗?
生:读外圈刻度,因为它的一条边冲着外圈刻度的0.
师:冲着外圈0刻度线,所以要读外圈刻度,是不是?多少度?
生:45°
师:真聪明,再来一个,这回看同学们谁读的快。
师(没有按正确方法量):多少度?
生:80度。
生:错的。
生:0刻度线应该对准角的边,点对点,边对边。
师:边没有对齐,这样行吗?(点没对齐)
生:不行
师(正确方法):这样行吗?多少度?
生: 60度。
师:会了吗?谁想用量角器量一量黑板上这个角的度数。
师:注意看,方法是什么来着?
生:点对点,边对边。
师:冲着是内圈0度线还是外圈0度线?应该读内圈还是外圈?
生:内圈。
师:多少度?
生:115度。
师:真不错,我把它写下来。
板书:115°
师:刚才咱量的角1的大小到底是多少呢?谁来量量?用你的量角器。
生:用点对点,边对边,它是在右边的0刻度开始所以我们要看内圈,是120度。
师:会量了吗?想不想量一量?拿出你的量角器和作业纸,量一量。量完后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师:量完了吗?角1是多少度?
生:60度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应该是59度。
师:稍微有一点误差。有一点误差的话,可以把它进上去。角2?
生:110度
师:110度,还有不同的吗?
生:70度
师:到底是70度还是110度?谁来量量到底怎么回事?
生:一条边对准内圈0度线,所以应该读内圈刻度。
师:刚才70度的读的什么?
生:读成外圈刻度了。
生:她的110度忘写度了。
师:错的同学知道怎么错了吗?第三个?
生:90度。
师:同意吗?有不同的吗?
师:刚才咱同学量的非常认真,多数同学都能用正确的方法把角的度数量出来,但是也有出错的,是不是?你看看,又是内圈,又是外圈,确实容易出错,老师这有一小诀窍,帮助你不容易出错,想不想听?
生:想。
师:想听就看大屏幕。当我们拿到一个角的时候,先别急着用量角器去量,先估计一下。把它和谁估呢?和90度的角来估,这个角是大于90度还是小于90度?
生:小于90度
师:那你在读刻度的时候就不能把它读成大于90度的。
师:(出示钝角)这个角是大于90度还是小于90度?
生:大于
师:大于90度是不是,那读刻度的时候就别读成小于90度的。
师:听明白了吗?咱来几个?
师:(锐角)70度还是110度?
生:70度
师:(出示钝角)这个50度还是130度。
师:这个是80度还是100度?
生:80度。
师:用这个方法,你读错的几率就会缩小。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研究了量角器的产生和使用,凡是计量类的知识得先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了这标准,再利用这标准创造便于测量的工具,就方便测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