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一
近日,我在初中生物课上进行了一次关于蜜蜂引路的教学实录。通过这次实践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教学进行了点评。
在教学开始前,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蜜蜂是如何找到花蜜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示意不知道。然后,我介绍了蜜蜂引路的过程,让学生们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项实验。我在教室内放置了几个花朵模型,每个模型都有不同的颜色。然后,我请一名学生扮演蜜蜂,让他闭上双眼,然后由其他同学将他带到其中一个花朵模型前。蜜蜂睁开眼睛后,他能够迅速找到模型,并触摸到花蜜的位置。这让学生们大为惊讶。
在实验过程中,我向学生们解释了蜜蜂是如何通过触角上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到花朵散发出的气味,并根据气味的浓度来判断花朵的距离和方向的。我还向学生们演示了蜜蜂摇摆舞的动作,以及它们在摇摆舞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蜜蜂引路的原理。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们对蜜蜂引路的概念理解不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层面。其次,他们对蜜蜂感知气味的感觉器官了解不足,无法准确地描述蜜蜂是如何通过气味来定位花朵的。最后,学生们在模仿蜜蜂摇摆舞时,动作不够准确,无法传达准确的信息。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我建议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去感受和体验蜜蜂引路的过程。比如,可以在校园内放置一些花朵,让学生们扮演蜜蜂,通过摇摆舞来找到花朵。其次,我建议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图片,来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蜜蜂引路的原理。最后,我建议加强对蜜蜂感知气味的感觉器官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蜜蜂是如何通过气味来定位花朵的。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和点评,我对蜜蜂引路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将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和我的调整建议,不断改进我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二
在最近的一堂高中生物课上,我进行了一次关于蜜蜂引路的教学实录。通过这次实践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教学进行了点评。
在教学开始前,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蜜蜂是如何找到花蜜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示意不知道。然后,我简要介绍了蜜蜂引路的过程,并告诉他们我们接下来要进行一项实验。
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蜜蜂,其他同学扮演花朵。我给每个花朵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并在每个花朵上喷洒了不同的香水。然后,我要求蜜蜂在闭上双眼的情况下,通过摇摆舞来找到花朵,并触摸到花蜜的位置。这个实验让学生们充分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我提问:“你们觉得蜜蜂是如何通过摇摆舞来传递信息的?”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各种猜想。我鼓励他们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摇摆舞,并触摸到花蜜的位置。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蜜蜂引路的原理。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们对蜜蜂引路的原理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模仿实验的层面。其次,他们在进行摇摆舞时,动作不够准确,无法传达准确的信息。最后,学生们对蜜蜂感知气味的感觉器官了解不足,无法准确地描述蜜蜂是如何通过气味来定位花朵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我建议在课堂上加强对蜜蜂引路原理的讲解,让学生们明确蜜蜂是如何通过摇摆舞来传递信息的。其次,我建议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图片,来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蜜蜂引路的过程。最后,我建议加强对蜜蜂感知气味的感觉器官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蜜蜂是如何通过气味来定位花朵的。
通过这次教学实录和点评,我对蜜蜂引路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将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和我的调整建议,不断改进我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三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读。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师:现在老师根据书上说的表演一下,你们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后)谁在说话?
生:(齐呼)列宁。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真能干!老师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诉养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伟大领袖,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
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的统一
——《蜜蜂引路》课堂教学评析
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钱正权
朱雪丹老师的阅读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这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为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这一特点在《蜜蜂引路》一课的教学片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她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教师请学生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教师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如教师要学生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教师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朱老师改变了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离不开发展学生的语言。朱老师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十分重视语言。一是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口语训练的要求,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等各在什么地方说一二句话,到围绕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一段话。二是重视词语教学。朱老师的词语教学很有特色。她不是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词义,而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并通过反复运用加深理解。这样教,不但词语活学,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词语“发现”、“观察”、“果然”、“向导”等都是这样教学的。以“向导”为例,当学生懂得向导就是带路的人,课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后,教师问: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领悟到列宁有丰富的知识,靠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这个特点才找到养蜂人的。三是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的由朗读引出要思考的问题,有的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是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受到教育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