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一
在教学实录中,我们将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主题进行教学。这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共情能力。
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这个主题。故事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花朵,它一直生长在一个荒芜的草原上,没有人欣赏它的美丽。然而,当一只蝴蝶经过时,它停下来飞舞,并对花朵说:“你的美丽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到,我们的存在和行为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体验。首先,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到不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可以扮演一个孤独的花朵,另一个学生可以扮演一个友善的蝴蝶,通过互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到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在实施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们将鼓励他们思考以下问题:我是如何影响他人的?我的存在对他人有何意义?我如何通过我的存在和行为来改变他人的生活?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将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在实施完这个主题的教学后,我们将进行反思。我们将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同时,我们也将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而言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主题的教学实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意识和共情能力。通过这个主题的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到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意义,并学会通过自己的存在和行为来改变他人的生活。同时,教师也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效果。这个教学实录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共情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著名的北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个老人,穿一身旧式中山装,整个就是个看门人。于是,一个扛着行李正前来报道的新生请他帮忙看会行李,自己好去报道,老头答应了并认认真真的在那里守着。过了好半天,学生回来了,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学生吃惊的发现那个老头竟然坐在主席台上,还是一位副校长,大名鼎鼎的教授。有没有谁知道这位老人是谁?(生答:季羡林)你是怎么知道了呢?对,他(出示照片)就是季羡林老先生。季老先生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呢!几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出示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感知
1、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齐读。)
2、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是谁种花给别人看吗?(德国人)德国人养花给季老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
(引学生用书中的话说出来。)
4、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
奇丽、奇特
三、品读感悟
师: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来到德国,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
波浪线画出德国人爱花、养花的句子。
师:我刚才看见许多句子都被同学们划上了记号,谁先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你找的是这段话(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
生:他们都很爱花。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呢?
生:家家户户。
师:(家家户户变红)透过家家户户你有感受到什么?
生:不是一个,而是每家每户。
师:是啊,好一个爱花的民族!从这段话中还体会到什么?
生:他们养花很奇怪,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师:你真会读书,请大家注意这个词(脊梁变红)A:音;B:形,脊还是个生字,可不好写呢,来抬起手来我们一块儿写一写;C:义,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想想看,在屋子里看到花的脊梁,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
(生答。)
师:为什么只能看见花的脊梁呢?
生:因为他们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
(临街窗外,朝外变红。)
板书:
临街窗外
师:那么爱花,那么爱养花,却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谁来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
(指名读。)
师:为什么德国人把花都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这不禁引起了我的猜测,谁来当我的女房东,帮我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指名上台)允许你把书带上来,知道依据课文的哪里做准备吗?(生指文)好极了。
师:可以开始了吗?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正是这样。
师:大家来评评这位女房东当的怎么样?
生:她的表情做的好,做出了莞尔一笑。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莞尔一笑是什么样的呢?
生:淡淡的,微微的笑。
师:来我们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莞尔一笑。(互动)老师刚才看见好多女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微的一笑,真美。
师:刚才同学注意到了莞尔一笑这个词,1、音:变调;2、多音字东莞。
师:老师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感情让你刚才莞尔一笑说的那么好?
生:我觉得这在我们德国很平常啊,同时,能让别人欣赏到自己种的花,我也有一点点自豪。
师:好一个自豪的女房东!(老师带头鼓掌)请上位。
师: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美)你们从哪些词体会到美的呢?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词)。
师:姹和嫣都是生字,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什么了?
生:都是女字旁。
师:对,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注意到了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大胆的猜猜看,那这两个字都是形容什么的?(女子)好样的,在字典里。姹是美丽的意思,嫣是娇艳的意思。都是形容女子的没有的。看,古人造字就是这么有意思,总是把字音、字型、字意结合起来,掌握这个规律了,以后再来学习这方方正正的汉字就不会觉得难了。但是,在姹紫嫣红这个词里就不是形容女子而是形容花了。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样的?
(指2、3人答。)
师:还从哪里能感受到花的多呢?
生: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那么,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又是什么样的呢?
(指2、3人答。)
师: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读,并在眼前想象画面。
(配乐师范读。)
板书:
花的海洋
师:刚才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师:你的描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我们带进画里呢?谁来读读这段话?
(指2、3人答。)
师:你读的真好,老师和全班同学都被你的朗读给陶醉了。大家想读吗?(想)好,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配上画面,我们一块儿来读
。
(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同走进了花的海洋呢?谁来为大家读读这段话呢?
(出示句子。)
师:这些句子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再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每那句话打动了你?
(自由读。)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真会读书。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答。)
师:是啊正因为每一家都把花种在外面,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所以,走在街上又能欣赏到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儿的每一个人早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
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生举例子。)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在生活中理解了这句话的真真含义。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的。所以,只要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就会换来花香满街,就会换来美好的人间。
师:在四五十年之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了这条街上,他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块来读读第4自然段。(齐读第
4段)老人不禁感叹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什么变了?(生答)那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呢?
(生答。)
师: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与此同时,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生答。)
四、小结拓展
师: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老师知道,课前,很多同学收集了关于德国和季老先生的资料,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能在这一一交流了。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给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图片)下去之后,同学们可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举办一个专题汇报吧!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多遍,越来越觉得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的境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走进季羡林,让学生会议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
《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了魂牵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
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树起一道丰碑!这行云流水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