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道具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篇一
历史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有时候学生们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小道具来增强教学效果。这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小道具的使用方法,以帮助教师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模型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场景。比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使用一幅战争场景的图片或者一个小型的模型来展示战斗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
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例如,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让学生们分成两个阵营,扮演美国殖民地军队和英国军队的角色,模拟战斗的过程。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音乐和视频来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通过播放与历史事件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历史事件的情感和氛围。例如,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音乐时,可以播放当时的音乐作品和艺术作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使用手工制作的小道具来展示历史事件。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建筑时,可以让学生们制作一个小型的仿古建筑模型,然后用它来展示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制作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使用小道具可以帮助教师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角色扮演、音乐和视频、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这些小道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尝试使用小道具来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用小道具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篇二
历史课是一门让学生们了解过去的重要学科,但有时候学生们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小道具来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将介绍几种小道具的使用方法,以帮助教师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文物的复制品来展示。历史文物代表了过去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展示复制品,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比如,在讲解古代埃及文明时,可以展示一些埃及的陶器、雕塑或者金字塔的模型,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和触摸,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特点和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使用历史地图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通过展示历史地图,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帮助他们建立起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空间结构。比如,在讲解世界大航海时代时,可以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各个航海者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方,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地理和历史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历史人物的扮演来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通过对话和辩论的方式来演绎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通过亲身参观,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现场和实际情况,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总之,使用小道具可以帮助教师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文物的复制品、使用历史地图、历史人物的扮演和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等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这些小道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尝试使用小道具来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用小道具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 篇三
用小道具激活历史课教学反思范文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十九课讲的是《文字演变》,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上,把汉字字体演变这部份内容做了如下处理:事先用不同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在多张纸片上书写“鱼”字,上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中不同字体的汉字列表(列表中没有“鱼”字),自己对照比较出不同字体的特点,老师则趁此空隙,把准备好的不同字体的“鱼”字纸片贴在黑板上,
然后请同学上来“揭榜领鱼”,规则是说对所揭“鱼”的字体,老师就把那只“鱼”送给他。没想到同学们热情相当高,争先恐后地上来“揭榜领鱼”,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演变的知识,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初步印象,老师再适机地启发学生观察、还使学生揣摸到汉字演进的一些规律,如汉字由象形到抽象,由繁体到简体,由单纯表意到艺术化的发展等等,总之,那堂课上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平心而论,有关文化部份的历史课,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比较难的,而本堂课教学效果却较为理想,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着重分析了这堂课成功的因素,感觉课堂的亮点就在“揭榜领鱼”上,此环节把老师的教学意图,融在写有“鱼”字的小纸片上,最后通过“送鱼”游戏来实现。不难看出,这个教学设计的基本载体只是几张小纸片,准备起来并不复杂,但恰恰就是这几张小纸片把一堂课演绎“活”了!想到此,我突然对历史教学产生了一丝灵感,能不能借助些小道具
来激活每堂历史课呢?经过再实践和深入思考,我有了下面一些认识:
一、小道具在历史课上的作用大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东西学生想象起来是比较抽象的,很多时候学生还要了解这些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摸索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如果学生不借助一些小道具来做为历史和现实的联结点,做为想象的依托点,哪整堂历史课就成了教师语言搭建的海市蜃楼,既虚无缥缈又稍纵即逝,有时还会陷于单调枯燥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持续下去,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假如历史教师能尽量制作一两件小道具,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甚至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即看得见又摸得着,充分参予进来,哪整堂课就会由“死”(史)变“活”(现),学生印象也会非常生动和深刻,再者,小道具自身的表现力往往还能免去教师很多口舌,甚至弥补教师语言所不及。
反复地对比,我的结论是道具虽小,但使用上后,它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确实很大。
二、小道具起画龙点睛之用,一定要用在经脉处
明白小道具的作用后,教师在选用小道具上还得有所讲究。小道具一般应围绕课文的重点,有利于突出课文重点或突破难点,绝不要在课文细枝末节处或无关紧要处设置道具,不然就可能为道具而道具,走形式主义,冲淡课文主题,偏离教学目标。
如课例《文字演变》教学的重心,在于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于让学生理解汉字不但起着形声表意的作用,蕴含深厚的学问,而且还逐渐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使中国汉字与他国文字相比具有相当的独特性。把握住课文重心后,老师据此设计小道具,就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假设老师没把住课文的主脉,而在课文次要之处编用道具,比如准备一根绳子来反映文字萌芽时期的结绳记事,或者准备几块骨片,在上面刻上符号,以便学生对甲骨文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粗看未尝不可,但细究起来,这些道具的使用就没有紧扣课文要旨,使课堂教学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
有人可能会顺便想到,这堂课若是把绳子、甲骨、纸片都用起来怎样?这我也不赞成,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堂课就只能用一个道具,我只是坚持道具的使用要围绕课文重点。原则上紧扣重点的道具才能用,但也要切忌过多过滥,我主张一堂课使用一到两个就合适了,因为道具多了会加重课前准备的负担,上课时还会降低中心道具的影响力,使整堂课显得拖沓、零散。
三、小道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形式不拘
从上述课例看,作为道具的就是几张小纸片,准备起来很容易,与制作完整的历史课件相比,它所花的精力和时间是非常少的,但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它来却很简单,只需顺势一引就可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功效是实实在在的。我建议使用的道具就是这种简单灵活的小物件,可以随时构思随时采用,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庞然大物,也不是上表演课时的精雕细琢,那样的话就变成不实用的“做秀”了。
在形式上,小道具还可随教师使用经验的丰富而更为灵活,可以是实物,比如石器;可以是画像,比如黄帝画像;可以是一段传说或故事,如大禹治水;可以是一本小说或历史典籍;还可以是一段史料、一张照片、一首歌谣、电视电影片断、报章杂志篇章。甚至可以是一个能讲出历史的人……,只要教师不断实践、留心挖掘,就会达到随手拈来的境界。
需要提醒的是,创作小道具不是只靠教师自己,有时还可借助他人的帮助,甚至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说起来,使用小道具教学的意义就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了,还可以向课外延伸。
以上所谈看起来有些抽象,但同仁们如果多尝试用小道具上课,就会明白其中深意,我还相信凭同行的智慧,完全可以超越本人认识的局限,把小道具对历史教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