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对话,通过两个小孩的辩论展现了他们对世界、人生和命运的理解。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本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小儿辩日》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证;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
1.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辩论和思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辩论和思辨的知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Step 2 阅读与分析
1. 学生阅读课文《两小儿辩日》,并标注重要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和论证,并记录下来。
3. 分组展示讨论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Step 3 思辨与表达
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和论证的优缺点,并讨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辩论,每个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
3. 学生进行辩论,鼓励他们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对方的观点。
4. 教师组织评议,评选出最佳辩论小组,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课堂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比赛,培养他们的辩论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两小儿辩日》中的观点和论证,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辩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评议和奖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特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分钟)
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板题)
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范读全文。
2、生跟读全文。
3、师领读全文。
4、生质疑:
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儿)智与知(通假字)
5、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
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18分钟)
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
1、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老师相机指导。
2、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
(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
3、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
4、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
过渡:我觉得两个都学得有板有眼,但这毕竟是古文。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不背课文,有没有难度?
5、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10分钟)
过渡:现在咱们来想一想,两小孩争执激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呢?
1、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
早晨:近大远凉
中午:远小近热
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
2、扮演角色,试着辩论:
师过渡:两千多年前的辩论,我们参与了,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呀很难辩明白,如果让现代的科学家去辩,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不要紧。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个新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两小孩或者孔子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3、生自由谈学习收获: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怕犯错误等等。)
师过渡:刚才本人扮演孔子,我觉得我身上也有一点优点,刚才对大家说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能决没有装懂,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好!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4、师生齐读课文。
5、课外拓展:
这场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回去后如果有兴趣,可以再查阅相关的资料,看看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了解孔子。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⑴ 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 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⑴ 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⑵ 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 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 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⑴ 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两小儿辩日》
⑵ 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⑶ 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 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 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 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⑷ 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六
课文简析:《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人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本文选编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意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这篇文言文文意比较浅显,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判断。
设计理念:文言文的教学应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感悟语感。因为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难,况且学生们已有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因此,采取让学生读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句意。
3、能复述故事,背诵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古文,因此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小儿辩日图,让学生说说这幅画的意思?
2、通过对画面的理解,而明白课题《两小儿辩日》一文的“辩”即为“争辩、辩论”,他们究竟在辩论什么?
二、启读、试读,体味语感
1、教师用稍慢、轻松的语调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觉你认为文言文怎样读?
3、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范读后的想法。
4、用学生自已的方法试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纠正后反复读。
5、指名分小节读。
(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给足学生读的时间,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文本。)
三、通读、参读,潜心会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我们还需要一个小帮手,谁知道这个帮手是什么?(在此渗透学习古文的简单方法如:查字典、问老师、看注释等)
2、我们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猜想,可以给老师提出来,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商量。
(放手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疑难,通过各种途径来解疑、释疑)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通过自由探讨得到的认识、理解,需要老师进行整合、补充,因此,老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要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让学生突破疑难,从而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得到一个完整、清晰、正确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问:在你积累的词语中有哪些词也当“你”讲?(君看一叶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尔东西南北风)文章中的“你”指谁?你对他了解吗?
四、研读、精读,深入情境
1、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你支持哪一个呢?(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选择的空间,自然形成一个辩论的氛围)
2、现在我们就展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一方是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方是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每组选出自已的代表,再读课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观点和理由。
3、进行辩论,弄清两个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讨论交流是探险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可为学生的思维表达提供更宽广的空间。目的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五、背诵积累、总结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生试背课文。
3、课外延伸: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没能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时空,你到了遥远的古代遇到了两小儿辩日,你将怎么呢?请你在课下查阅资料和同学们合作来完成两小儿辩日续篇。
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自已是一个等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为初学古文,学生们对朗读的兴趣很大,通过范读、试读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把课文读通顺。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有一部分学生借助注释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师便引导学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试一试,效果很好。在理解课文之后,因观点不同而展开辩论则更适合了学生的心理,通过辩论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板书:
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 日中
一儿:近(大如车盖) 远(如盘盂)
一儿:远(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