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最新6篇】

时间:2014-05-08 03:13: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踏雪寻梅》这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表达古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踏雪寻梅》的诗意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想象。

教学准备:

1. 《踏雪寻梅》这首古诗的课文和背景材料;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听到或观看古诗的朗诵或演唱;

3. 图片或实物梅花,以便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梅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并请学生分享对梅花的印象和感受。

步骤二:学习古诗(15分钟)

播放古诗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读或观看。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中的“踏雪寻梅”是什么意思?

2. 诗中的“可怜却都不怨”表达了什么情感?

3. 诗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是什么意思?

步骤三:诗歌欣赏(20分钟)

播放不同版本的古诗朗诵或演唱,让学生欣赏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创作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踏雪寻梅》的诗意,创作一幅画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梅花和冬天的感受。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并邀请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评价自己在欣赏和创作方面的表现。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和欣赏其他古诗,提高他们的诗歌素养;

2. 组织学生参观梅花展览或梅花园,让他们亲身感受梅花的美丽和魅力;

3.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形成一本个人的诗集。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踏雪寻梅》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表达古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踏雪寻梅》的诗意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想象。

教学准备:

1. 《踏雪寻梅》这首古诗的课文和背景材料;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听到或观看古诗的朗诵或演唱;

3. 图片或实物梅花,以便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梅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并请学生分享对梅花的印象和感受。

步骤二:学习古诗(15分钟)

播放古诗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读或观看。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古诗中的“踏雪寻梅”是什么意思?

2. 古诗中的“可怜却都不怨”表达了什么情感?

3. 古诗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是什么意思?

步骤三:诗歌欣赏(20分钟)

播放不同版本的古诗朗诵或演唱,让学生欣赏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创作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踏雪寻梅》的诗意,创作一副画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梅花和冬天的感受。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并邀请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评价自己在欣赏和创作方面的表现。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和欣赏其他古诗,提高他们的诗歌素养;

2. 组织学生参观梅花展览或梅花园,让他们亲身感受梅花的美丽和魅力;

3.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形成一本个人的诗集。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内容:

  湘艺版第九册第11课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短小精练、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节奏等多种对比手法,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曲家黄自先生,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演唱《踏雪寻梅》,能较准确地演唱歌曲的二声部,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意图:

  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特别是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体验,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提供机会。以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亮点:

  二声部的加入。

  重难点:

  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导入

  美妙音乐课,快乐在进行,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抒发一下快乐的感情。

  二、发声练习

  三、了解作曲家黄自先生及其作曲风格

  师:刚才我们唱的这条发声练习其实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里的一段旋律。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我们了解了作曲家黄自先生,接下来让我们在音乐中一起去《踏雪寻梅》吧!

  四、新歌教学

  1.教师范唱歌曲。

  2.找找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

  “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3.出示歌谱,有韵味地朗读歌词。

  4.师弹琴,学生跟琴用母音“la”模唱旋律。

  5.随音乐轻声唱词。

  师:好词、好句、好曲,真是忍不住想唱一唱歌词了。请同学们用最轻的声音跟着音乐来哼唱歌曲。

  6.歌曲的演唱处理:

  ①音乐有了起伏,有了强弱才有灵魂,歌曲中出现了很多力度记号,大家看第一个出现的是……

  (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②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③“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④“好花采得瓶供养”,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这句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的抒发情感。

  7.齐唱歌曲。

  8.加入二声部旋律。

  师:我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在唱歌的时候表情特别好,有的同学声音特别漂亮。在唱歌的时候,带上自己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就能感动自己,感染他人。

  五、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跟《踏雪寻梅》风格相似的歌曲——李叔同的《春游》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新课。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四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诗句赞美,让同学们猜出是描写什么的?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课件出示几幅梅花的图片

  问: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花呢?冬天里天气会有什么变化?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于梅花和雪的歌曲《踏雪寻梅》

  3.播放歌曲mtv《踏雪寻梅》在聆听合唱版《踏雪寻梅》

  问: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腊梅在雪中开的很艳丽,孩子骑驴经过看到美景不由赞叹不已。

  怎样赞叹的?(伴着书生和琴韵,共度好时光)

  2.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愉悦,怡然自得

  3.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合唱

  4.解释生字词

  霁;读ji,坝桥

  二、学习歌曲,动情演唱

  今天欣赏一首歌曲,讲的是一个小孩子赏梅的故事,名字叫作《踏雪寻梅》。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故事里有什么?

  (故事里有:雪后,太阳,腊梅,读书的孩子,毛驴,灞桥,铃铛。)

  A“雪霁天晴朗”的“霁”是什么意思?——雪后放晴。

  B“灞桥”是什么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C是谁在骑驴赏花?(从诗中最后一句“书声琴韵”猜测是学堂的孩童)

  D他的心情怎样?(愉快、怡然自得的)

  1、闭上眼睛听音乐,想象假如是你自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2、欣赏作品,提问有无熟悉的乐句。

  (让学生打节奏)

  3、学生跟唱,解决部分后半拍起等难点问题

  4、学生再次跟唱,思考如何处理作品,按照学生的处理演唱

  5、教师引导,从强弱、连跳和演唱方法上处理,再次演唱

  (整个歌曲是感觉?在这个首歌曲里也有连续、抒情的部分,看看大家把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三、巩固练习

  1、激发表现创造音乐的欲望

  师:骑驴赏花,铃儿叮当,歌声悠悠,其乐融融,优美的歌词、欢快的旋律,你们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我们的《踏雪寻梅》呢?

  (学生说表现形式,如⑴打击乐器伴奏⑵不同的歌唱形式⑶身势⑷跳舞等等)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好的表现形式,好,我们还是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用一种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你们组的优势,等一会我们每个组都来展示你们的成果。(学生分三个小组合作排练)

  3、分组汇报表演

  (分别到台前表演,跟着伴奏,完成小组演唱)

  四、表现、创造,丰富情感

  1.唱一唱

  歌曲里多次使用力度记号,做有关节奏、声音的力度变化的练习。

  2.画一画

  在歌曲背景的衬托下,几位学生合作到黑板上画一幅“踏雪寻梅”图,其他学生用画笔在下面描绘歌曲意境

  3.背一背

  激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背唱歌曲,同桌互相比赛检查。

  五、知识拓展

  1.介绍作者

  黄自(1904~1938)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贡献。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

  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学习作曲理论。他的主要作品有歌曲《春夜洛城闻笛》、《飘零的落花》、《红豆词》、《枫桥夜泊》、《长城谣》及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2.播放专题视频《踏雪寻梅》是介绍冬天的梅花的。

  问:看了这个视频,我们有什么感受,梅花有什么特点,我们要是学习梅花的什么精神?

  六、小结

  雪令人神往,雪的音乐无不闪耀着美的光芒,在雪中屹立的寒梅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学习它坚忍不拔,不屈不饶的精神。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去感受一下踏雪寻梅的乐趣,也希望在那个时候你们能够哼唱着《踏雪寻梅》的歌曲,真正的去体会那种踏雪寻梅的愉快。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下课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

  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xxx、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315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