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教学设计【实用3篇】

时间:2019-09-01 05:25: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动物共栖现象的魅力

引言:

动物共栖是指不同物种的动物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共同生活和相互依赖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给我们带来许多有趣的观察和研究的机会。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活动和实践,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共栖现象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一、活动一:动物共栖拼图游戏

1. 准备一些动物共栖的图片,例如蚂蚁和蚂蚁养的蚜虫、鱼和水母共生等。将每个共栖现象的图片分成若干碎片。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张共栖现象的图片碎片进行拼图。

3. 每个小组完成拼图后,展示拼图成果,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共栖现象。

活动目的:

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动物共栖现象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活动二:动物共栖现象观察实验

1. 准备一些适合观察的动物共栖现象实例,例如蜜蜂和花朵的关系、鸟和树木的关系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共栖现象进行观察实验。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依赖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并展示实验结果,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呈现。

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共栖现象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并能从中体会到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活动三:创作动物共栖展板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收集关于该共栖现象的信息。

3. 学生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设计展板,展示他们所了解的共栖现象。

4. 小组展示自己的展板,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选择的动物共栖现象。

活动目的:

通过创作展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结语:

通过上述的活动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和探索动物共栖现象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科学观察力、合作能力以及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够促进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教学设计 篇三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把握

  1.(第一自然段)总说动物的共栖:表面看“水火不相容”,实际上“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解释“共栖”。

  2.(第二自然段)“犀牛鸟与犀牛的共栖现象”

  豹、狮、大象“不敢惹”——犀牛凶猛

  小黑鸟“蹦来跳去”啄、机灵放哨、惊飞报警——犀牛摆脱“寝食难安”

  (吃饱)(安全舒适)

  3.(第三自然段)“燕千鸟与鳄鱼的'共栖现象”

  鳄鱼的凶猛:吃大野牛、尾扫羚羊

  燕千鸟飞入血盆大口,为鳄鱼剔牙——鳄鱼“牙也不痛不痒了”

  (吃饱、毫发无损)(享受)

  4.(第四自然段)“百舌鸟与金黄鼠的共栖现象”(动物界的伯牙子期)

  金黄鼠“不但不……还……”“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百舌鸟“为金黄鼠唱歌”

  二、表达方法把握

  1.谋局布篇的特色

  总分结构

  

具体内容见“课文内容把握”

  2.构段方式

  第2和第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先“凶猛”,后“两种动物的互利互惠过程”

  第4自然段:总分结构

  3.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语言现象

  *拟人修辞手法在科普文中适当的运用,介绍更富情趣

  如“这里啄啄,那里啄啄”

  如“搞得它寝食难安”

  如“朝夕与共、和睦相处”、“收留”等

  *词语的准确运用,使科普介绍更具科学性

  如“居然”,如“经常”

  三、选读目标指向

  1.巩固用“串连段意”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2.感受科普文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并能模仿迁移。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的教学设计【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