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参观故宫博物院,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物收藏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物收藏,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时间、历史地位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第三步: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
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风格、特点和设计理念。
第四步: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
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的丰富性和历史价值。
第五步:参观故宫博物院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故宫博物院,让学生亲身感受故宫的壮丽和文物的珍贵。
第六步: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体验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观体验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纪录片等。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通过参观故宫博物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文物收藏和历史故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观看故宫博物院的宣传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观察和思考
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的特点、文物的细节,并思考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三步: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展示和表达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文物或建筑,展示给其他同学,并进行相关的表达和解释。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对各组展示的文物或建筑进行讨论和评价,总结出故宫博物院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评价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如写作相关文章、绘制相关图画等。同时,鼓励学生参观其他博物馆,进行比较和对比。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三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概括板书: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
文段结构:总说——分说结合。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2)、太和殿是“前朝”及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
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
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
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
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
由上—后—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
由周围—下
G.课堂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
H.作业
1.课堂拓展训练
2.课外作业:
(1)生字词
(2)、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3.预习第15课《说“屏”》
备课资料补充:
1、 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 二十五分钟永载史册 。2、主要殿堂名字解释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tuan)传》中关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的著述,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得到协调与调和。
(2)、中和殿,“中和”一词源于《周易》,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协调和顺,其意在于宣扬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
(3)、保和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保和”出典同太和殿殿名,意思是保持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关系。清代殿试考状元之地。
(4)、乾清宫—明清政务重地。该宫是后三宫的主题建筑。乾清二字见于唐韩愈《六合圣德诗》诗句“乾清坤夷”,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
(5)、养心殿—清王朝最高权力中心。慈禧两朝“垂帘听政”重地。
(6)、交泰殿—皇后寿庆之所。该殿位于乾清、坤宁两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7)、坤宁宫—明代皇后寝宫。清朝帝后洞房花烛处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