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拣麦穗》这篇古代民间故事的背景、内容和作者。
2.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理解和使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拣麦穗》故事的课件、教案和相关练习。
2. 准备学生阅读故事的课本、笔和纸。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拣麦穗》故事的好奇心。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作者,并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或想法。
Step 2:阅读故事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拣麦穗》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先自己默读,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点和疑惑。
Step 3:词汇和短语学习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选择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和短语。
Step 4: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
Step 5:写作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帮助他人的经历或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和范文,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提高写作水平。
Step 6:总结和评价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故事和词汇的理解情况。
篇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故事《拣麦穗》的主要情节、人物和故事背后的意义。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故事改编和创作。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3. 运用创造力进行故事改编和创作。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拣麦穗》故事的课件、教案和相关练习。
2. 准备学生阅读故事的课本、笔和纸。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拣麦穗》故事的好奇心。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作者,并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或想法。
Step 2:阅读故事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拣麦穗》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先自己默读,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点和疑惑。
Step 3:故事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演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Step 4:故事改编和创作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故事改编和创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进行改编和发挥,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和范文,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提高创作水平。
Step 5:分享和讨论
学生将自己的改编故事或创作作品分享给同学,并进行讨论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提出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Step 6:总结和评价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情况。
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 篇三
七年级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把握作品的细节,体会其语言魅力
1.引导学生通过鉴赏不同人物拣麦穗的“细节”,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探究作品主题(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
2.在体会人物情感和探究作品主题中,品味文章丰富细腻、精妙动人的语言
3.赏析文章象征的表现手法(烟荷包和小火柿子的象征意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细节,品味语言
难点:探究主题,赏析象征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基于生本对话的多元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策
略(2)长文短教,化繁为简,重点落实文章的基本要素:人、事、物、情
2.预习安排
(1)熟读《拣麦穗》全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完成预习作业,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习作业:
①这篇散文主要是围绕什么事情来写的?
②姑娘们和“我”各是如何拣麦穗的?目的是什么?
3.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这篇散文主要是围绕什么事情来写的?
拣麦穗
2.文章写了哪些人拣麦穗?
姑娘们拣麦穗,“我”(大雁)拣麦穗
(二)生本对话:解读“细节”,品味语言
1.阅读第二部分,解读姑娘们的“拣麦穗”
指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姑娘们是怎样拣麦穗的?她们拣麦穗是为了什么?
时间(环境):“月残星疏的清晨”到“月亮又回到天边” ——从早到晚(辛勤)
动作:“挎”“拣”(拼命)
内心:“遐想”“想”“痴想”“想象”“梦”——兴奋、喜悦,充满憧憬
收获:“装满篮子”“或许能拣上一斗”
目的:“卖”“攒”“扯”“买”“剪”“缝”“绣”“装”——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
板书:
姑娘们——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美丽的梦
2.阅读第三部分,解读“我”的“拣麦穗”
(1)指一名同学朗读第1-8节,其他同学思考:
“我”和姑娘们的“拣麦穗”相比,有什么不同?
动作:“歪歪趔趔”“跟在姐姐们的身后”“跌跤”“追赶蚂蚱和蝴蝶”
收获:“少有拣满一篮子的时候”“稀稀拉拉几个麦穗”
目的:“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板书:
大雁——“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天真(纯真)的梦
(2)指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结合第三部分有关内容思考:
“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为什么想到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我”:
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贪吃、丑陋,少人疼爱,渴求并依恋老人那像“我”母亲一样的“朴素的爱”
卖灶糖的老汉:
衰老、孤独、居无定所,慈祥、纯朴,疼爱着“我”这个贪吃、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小女孩,给“我”依恋,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朴素美好的爱
(三)生生对话:探究主题,赏析手法
姑娘们和“我”拣麦穗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而这两个梦最终都破灭了,那么,面对梦的破灭,姑娘们和“我”分别有着怎样的反应呢?
1.阅读第二部分最后三节,思考:
姑娘们面对梦想的破灭,有着怎样的反应?周围人又有着怎样的反应?
姑娘们:“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不会过分地悲伤”
——甘于命运的安排,不再追求,不再梦想
周围人:“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因司空见惯而漠然、麻木
板书(接上):
姑娘……——梦想破灭——对农村妇女(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伤
2.有人说,姑娘们的“拣麦穗”是一个大背景,而“我”的“拣麦穗”是一个具体的“个案”,是对大背景的一个生动别样的“注脚”那么,“我”最终的命运会不会像姑娘们一样呢?
(学生讨论,阐述理由)
提示:从课文中找依据,一是要抓住姑娘们和“我”各自面对理想破灭的反应以及周围人的反应,二是要结合文中关于烟荷包与小火柿子的描写,揣摩其用意
思考相关问题:
(1)烟荷包寄托了“我”的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我”常常想找到它?
(2)作者描写小火柿子有什么用意?
烟荷包:
寄托“我”最初的纯真幼稚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小火柿子:
象征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暗示“我”不会像姑娘们那样甘于命运的安排,而是永存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接上):
大雁……——梦想破灭——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
(四)对话作者:知人论世,延伸阅读
1.点击链接——张洁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求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在20世纪80年代文坛,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的心理……”她的作品“常会通过儿童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朴素、感人的一面”
2.小结
“我手写我心”,在“我”的心中,在我们的心中,爱,是不能忘记的(板书)
五、布置作业
1.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成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课外阅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附:板书设计
姑娘:备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美丽的梦——梦想破灭——对农村妇女(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伤
大雁:“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天真的梦——梦想“破灭”——对朴素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永存(“爱,是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