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登鹳雀楼》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引言: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教学设计将通过配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古诗的美妙之处。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和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通过配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登鹳雀楼》古诗,复习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分组配画: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古诗进行配画。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画出与之相符的图画。
3. 制作展板: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配画收集起来,制作成展板。展板上要包括古诗的内容和配画的图画,可以加上一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展板,并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
5. 作品欣赏:
教师选取几幅优秀的配画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6.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配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观察学生在展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静夜思》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引言: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本教学设计将通过配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和理解《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通过配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静夜思》古诗,复习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观察配画:
展示几幅与《静夜思》相关的配画作品,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作品中的细节和表现手法。
3. 分组配画: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古诗进行配画。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意境,画出与之相符的图画。
4. 制作展板: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配画收集起来,制作成展板。展板上要包括古诗的内容和配画的图画,可以加上一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和分享: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展板,并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
6. 作品欣赏:
教师选取几幅优秀的配画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7.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观察配画环节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致思考能力。
2. 观察学生在配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中有画。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
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
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同学们各自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现在了纸上。看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刚才,同学们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入了画中。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欣赏画家们的作品,参考其中一幅,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的同题诗意画来呢?
3、苏东坡曾经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小窍门: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块上,加上有一定覆盖力的颜色,会产生对比鲜明的墨色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太少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缘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阅以前的语文书,或者是网上查找等。还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诗的'含义。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来表现。提款有些不美观,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了解几种提款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落款是要字迹端正。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
,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技能目标:设置图片格式,调整不同的"环绕方式".
情感目标:欣赏古诗配画,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课时:二课时
课前小研究:把学过的古诗输入空白文档中,并进行排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出示各种配图古诗作品
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学生欣赏各种配图古诗作品,让学生观察图文内容、色彩搭配情况、位置排布情况等,对照诗意,研究一下所配的画不是符合诗意,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自己来配画将怎样处理?从学生回答中,教师作针对性的评述,多从鼓励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激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兴趣。
二、学一学
1、找工具
2、试一试:把课前小研究中的古诗配上合适的图画,编辑成你喜欢的效果.
3、找一找:根据你对诗的情景和意境原理解,确定关键字到网上搜图片,并选合适的图片保存。
4、做一做:
教师演示如何插入图片,学生练习操作。
5.图形缩放
教师演示:单击要进行缩放的图形,用鼠标拖动图形控制柄直至需要的尺寸大小后释放鼠标。此外图形缩放还有精确缩放的方法:单击要进行缩放的图形,选择“格式——图片”,在出现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选择该对话框的“大小”按钮,在“缩放”栏内输入缩放比例,最后单击“确定”即可。
学生练习:
6.图形环绕方式
设置图形环绕方式是为了调整图片在Word文档中的相对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尝试设置不同的环绕方式,仔细观察不同的效果。在Word中插入或粘贴的图片环绕方式默认为“嵌入型”,在这种环绕方式下图片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拖动移位,插入图片需要将版式调整为“四周型”再进行处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默认设置改成“四周型”,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选择“工具→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编辑”选项卡,单击“图片插入/粘贴方式”下拉列表,从中选择“四周型”,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第二课时
一、画中写古诗
学生在以前的活动中已经掌握了在图片中添加文字的方法,在本课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将古诗添加在画中,与画融为一体。方法是选择“视图——工具栏——绘图”调出绘图工具栏,选择其中的“矩形”工具,在插入的图片上要添加古诗的位置拖动鼠标,画出矩形,右击矩形,选择“添加文字”,就可以把古诗添加上去。对于矩形图形格式的设置,第十八课将详细介绍,教师在本课可适当点拨。
二、拓展练习
思考:用我们学习到的方法可以设置什么东西?引导学生说出:邮票,书签,电子板报等
学生练习----我的设计我决定(要求美化作品,图文并茂)
学生欣赏,互评与自评
板书:古诗配画
课后作业:为要过生日的家人或朋友做一张生日贺卡。
课堂反馈:教师组织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解释所选古诗的含义,选取该图画的原因,以及图画在哪些方面表达了古诗的哪些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