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使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细节,理解文本主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相关的图片、PPT等。
2.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震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共同阅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父子之间的关系和地震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 地震对父子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b. 文中的父亲是如何帮助儿子度过难关的?
c. 地震中,人们应该如何互相帮助和团结起来?
4. 合作学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小组作业:写一封信给地震中的父亲,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向他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5. 总结(5分钟)
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小组作业,并总结文章中的主旨和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态度。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用心去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新词
(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检查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
2.汇报:
(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
(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
(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
(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
(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
(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
(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
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六
一、激趣导入
1.交流。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的资料,然后教师播放地震的录像,使学生感受到地震的可怕。
2.揭题。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梳理出主要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题质疑,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和朗读课文的情况。
3.概括。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回答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教师板书:父子了不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
(一)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品词析句,读中体会父亲的坚毅。
⑴出示重点段(课件),让学生读后谈体会。⑵出示另一句话,让学生和这一段话进行比较,在比较这两段话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时间的词句,“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感受父亲挖掘的时间之长,想象父亲挖掘时的艰难,体会父亲救儿子时内心的焦急与无助。⑶感情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在词句的品读中,让学生体会父亲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这种惊人的毅力源自于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创设情景,说中体会父亲的执著。
⑴想象劝说情景:“看到父亲在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有哪些人来劝阻他,是怎样劝阻的?”⑵朗读5~10自然段,深刻体会父亲不顾一切,一心只想救儿子的无比坚定的信念,他的爱就体现在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言行之中。
3.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伟大。
⑴对比。①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语句。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词语中,体会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②找出描写此时父亲的言行的语句,与其他父母进行对比。在比较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不寻常,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和14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⑵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了更好实现三者情感的.碰撞、沟通与交流,本环节紧紧抓住“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父亲”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采用了创设情景、对比等方式,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能力的同时,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在体会儿子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重点抓住第22自然段中儿子的话进行体会,紧紧抓住一个“让”字,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出示句子对比:父亲在废墟中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克服了什么困难?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还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放手让学生运用体会父亲了不起的方法学习体会儿子了不起,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空白点进行想象,使学生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从而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总结升华
1.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板书“父子情深”)
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