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析的论文 篇一
标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缺乏规范的培训机制、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材教辅资源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培养、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优化教材资源等策略,以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策略建议
引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角色,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1.缺乏规范的培训机制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主要依靠学校自行组织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培训班。然而,这些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培训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培训机构的资源有限,许多教师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和提升。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部分教师技术水平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教材教辅资源匮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辅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信息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于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力度不够,导致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培训机制不规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机制不规范是导致教师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培训机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训内容和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由于培训机构的资源有限,教师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和提升。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教师技术水平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教材教辅资源匮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教材教辅资源匮乏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市场上的信息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选择适合教学的教材。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于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力度不够,导致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1.加强师资培养
中小学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和提升,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可以通过加强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培养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技术教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和考核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教学成果奖励等制度,推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
3.优化教材资源
中小学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力度,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源。可以通过与教育出版社合作,建立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评审团队,加快教材的编写和更新进度,提供优质的教材资源。
结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培训机制不规范、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和教材教辅资源匮乏等问题。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加强师资培养、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优化教材资源等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析的论文 篇三
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析的论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作了初步探析。
一、前言
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专业,经历了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生学习,逐渐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专业时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1]。
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联姻,要求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时空观和教育价值观来审视教育问题。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其重要地位日渐凸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应该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因此,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也明确提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二)教师个人自身成长的需求
教师的形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该是一个不断丰富、全面发展、逐步成长直至走向成功的情智载体。在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正纳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焦点。
(三)信息技术教育在新时期的'特殊地位
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上的新篇章。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育(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览无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正在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课题,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亟需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安徽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情况、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还没有定位。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是不是基础学科、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认识模糊。
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尽人意,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双专业性(教育专业性、学科专业性)没有共同体现;信息技术教师向硬件或软件方向的专业化发展不明确。
三是教学人员混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绝大多数都不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也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他们所学的专业与所教学科完全不同,入职起点差别很大。并且他们的入职动机也与许多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等)有较大的差别,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是因为没有其他的出路,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中没有可做的工作而被安排在这个岗位上的;另一部分则是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而主动选择了这个新兴学科作为发展点![2]部分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发展速度缓慢。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诸如学校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标准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评价体系;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不重视、不规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1.在学科的定位上。
(1)从为学生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2)从为学科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3)从为学校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
2.自身定位。信息技术教师应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出击”,以实际贡献来提高地位。
(1)刻苦学习,加强自身素质;
(2)积极参与教研,用成果说话;
(3)积极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3.学校应在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
(1)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录用严格把关;
(2)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为信息技术定好位;
(3)建立积极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评价体系;
(4)在政策和经费上加强支持。只有教师自身逐步认可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才能成为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方式.[3]
(二)以校为本,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质量,必须以专业化为导向,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一体化体系。从理论上说,*府教育部门、教师教育与培训机构、教师任职学校和教师本人等,都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者与执行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并不全部包括上述所有参与者,尤其是教师本人缺乏决定本身专业发展方向及其方式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迫于满足教育系统或学校的需要、统一考试或继续任职的需要而接受在职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这种被动的发展模式亟待改进。下面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校本科研。其蕴涵的基本理念应为:学校是“校本科研”的基础,“校本科研”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教师是“校本科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科研”的直接目的,“校本科研”必须植根于教学实际。根据校本科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特征,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科研”的引领。学校应积极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反之又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来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校本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校本科研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4]
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大量成功案例说明,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未来的前途并不在于是否能为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贡献什么知识或为教育实践提供什么有效的工具,而在于它将成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手段,成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方式,甚至是一种新的生存的状态”。[5]
2.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内容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做适度拓展。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各不相同,校本培训的内容也应灵活多样,处理好各个内容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之一是将集中培训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一线中得以落实,使更多的教师真正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因此,校本培训的内容也可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做适度拓展,必须具体到教师某一点上学科知识的欠缺。
校本培训需求分析是了解学校希望通过培训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培训效果以及教师自己希望或愿意参加何种培训以提升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调查分析过程,这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前期准备和基本前提。开展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因此,校本培训的目的既要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也要兼顾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同时要关注教育改革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
校本培训必须服务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课程改革等多重要求。我们可以从新课程改革需求、学校以及教师三个方面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设计,在具体的培训实施时,应根据教师的情况、学校发展需求以及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培训内容的选择和组合。另外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在学校的统一培训之下,可以是以学校为基地,联合开展培训,可以由骨干教师负责,在学科组内组织培训,也可以和大学、进修学校等合作。培训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主题研讨、案例研究、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讨论交流、自学反思,等等。根据教师特点、培训需求与目标、培训内容的不同要求,综合采用多种培训组织形式、培训方法组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效果和培训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可从多方面入手,理念层面:树立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改变以往教师被动专业化发展的局面;制度层面:建立系统的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制度;实践层面:突出教师专业化的特色,强调“师范性”和“学术性”的齐头并进,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最重要是在学校内营造一种研究和创造的氛围,提供环境支持,使教师边行动边研究,在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促进教
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薛博,董玉琦,刘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一项质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3]李锦晖,缪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7).
[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
[5]曲天立.教育科研:境界要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