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 篇一
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
数学建模是一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数学建模要求我们从问题本身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首先,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它包含了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等步骤。在问题分析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目标,明确问题的限制条件和约束,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和关系。在建立数学模型阶段,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特征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在求解模型阶段,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通过数学方法解决模型,得到问题的解答。在对结果的解释阶段,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估,确定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数学建模是一种意识。它要求我们具备一种从数学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数学建模要求我们能够将问题进行抽象和分析,识别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它要求我们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建模和求解。数学建模还要求我们具备对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能力,能够将数学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意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方法为意识提供了实现的手段,意识为方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我们能够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数学建模的意识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本身,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我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意识。它要求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问题。同时,它也要求我们具备从数学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意识相互促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 篇三
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
谈起数学建模,有不少一线老师都觉得很不自信,这好像只是高校专家们的语汇,距离我们的教学实践似乎挺遥远的,小学老师似乎还没有提建模的“功力”。我倒觉得数学建模其实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因为数学本就是模式的科学。…
由于像姜伯驹、李大潜院士等一批数学家自始至终的支持,“数学建模”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在中国开展得非常顺利,经历近30年的探索,在研究生、大学、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数学建模”在课程、教学、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很好的教材、经验和资源。
数学模型一般地说,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数学结构(张奠宙语),一般可分为三类:概念型数学模型、方法型数学模型、结构型数学模型(顾泠沅语)。谈起数学建模,有不少一线老师都觉得很不自信,这好像只是高校专家们的语汇,距离我们的教学实践似乎挺遥远的,小学老师似乎还没有提建模的“功力”。我倒觉得数学建模其实离我们的实践并
不遥远,因为数学本就是模式的科学。《译林》杂志曾刊载过这样一则笑话:父:如果你有一个桔子,我再给你两个,那你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桔子?
子:我不知道,因为在学校里,我们是用苹果数的。
这只是一则笑话而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存在,老师在教学生时,一定是这样教的.:1个桔子+2个桔子=3个桔子,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1个人+2个人=3个人,1颗树+2颗树=3颗树,…,直至抽象出1+2=3.
数学抽象本就是一种概括,一种建模的过程,即是集中地表明了一类事物或现象在数量等方面的共同特性。据此,1+2=3,也是一个模式的、模型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每堂数学课可能都是在建立数学模型。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构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部分,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就以上三个方面各截取一个片段,谈谈我对基于建模思想的数学教学的理解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