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学素材 篇一
《傅雷家书》是中国作家傅雷给儿子傅聪写的一系列家书,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适合在教学中使用的《傅雷家书》教学素材。
首先,可以选取《傅雷家书》中关于教育的章节,引导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例如,在傅雷对儿子谈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的信中,他讲到“读书要有个轻重缓急的次序”,并且强调了“学到一点东西就要善于用心去领悟,用行动去实践”。这些观点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章节,设计一些问题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其次,可以选取《傅雷家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章节,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价值观。例如,在傅雷对儿子谈及家庭教育的信中,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讲到“人生最宝贵的财产,是在家庭中得到的”。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章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思考现代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可以选取《傅雷家书》中关于人生哲理的章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傅雷在书中多次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例如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人不能只是活着,还要有理想和追求。”这些章节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成功,而是要有追求真理、追求美的精神追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章节,进行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傅雷的《傅雷家书》是一部富有智慧和思想火花的作品,适合在教学中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当的章节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在学习、家庭教育和人生追求等方面获得启示和指导。
《傅雷家书》教学素材 篇二
《傅雷家书》是中国作家傅雷给儿子傅聪写的一系列家书,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适合在教学中使用的《傅雷家书》教学素材。
首先,可以选取《傅雷家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章节,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价值观。例如,在傅雷对儿子谈及家庭教育的信中,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讲到“人生最宝贵的财产,是在家庭中得到的”。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章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思考现代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其次,可以选取《傅雷家书》中关于教育的章节,引导学生阅读并展开讨论。例如,在傅雷对儿子谈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的信中,他讲到“读书要有个轻重缓急的次序”,并且强调了“学到一点东西就要善于用心去领悟,用行动去实践”。这些观点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章节,设计一些问题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最后,可以选取《傅雷家书》中关于人生哲理的章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傅雷在书中多次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例如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人不能只是活着,还要有理想和追求。”这些章节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成功,而是要有追求真理、追求美的精神追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章节,进行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傅雷的《傅雷家书》是一部富有智慧和思想火花的作品,适合在教学中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当的章节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在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和人生追求等方面获得启示和指导。
《傅雷家书》教学素材 篇三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素材
教学依据
世上有一座桥,这座桥便是成长的桥。它是父母用自己的青春为子女搭起的一座生命之桥,是用希望和奉献搭起的一座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梁。
傅雷和他的夫人就为他们的儿子搭起了这样一座桥梁。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0年至1966年间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在信中,父子俩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无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法代替的。正如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道:“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的一些青年的感想,让我做父亲
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贯穿全书的情意,就是要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且,从这些“长篇累牍”中,确可见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不断地以一个长者的人生体验、艺术心得与生活智慧作为孩子的明灯,处处闪耀着深刻隽语。精选的《傅雷家书两则》,就似全书的一个缩影。
这两封家书,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之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之时,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这篇课文从两个方面表达出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尽管写作年代不同,写作内容不同,但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倒,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这一主旋律将这两封信融汇贯穿了起来,足见编者的良苦用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故阅读这两封家书,除了可以充分感受到傅雷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外,对于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做怎样的一个人也是有极大启示的,故教学时可以据此来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为他们打开一片精神的空间领域。
此外,由于本文是书信,书面色彩较浓,抒情、描写也比较细腻。又由于书信写作时有更多时间来思考斟酌,故表达时逻辑性强,思维严密,且作者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多了一种如朋友谈心般的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关心,少了一份长辈训诫时的严肃克板、不可抗拒的威严,在充满着浓浓父爱的同时,又蕴涵了一些深刻的哲理。如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几处的议论就饱含哲理、耐人寻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由于九年级学生毕竟只有14、15岁,尚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神体验,故这几处语句,学生的理解可能难以达到所预想的深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不可随便带过,既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以免学生对久远的时代感到隔膜,感到思想的过度抽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体会作者极具逻辑性的表述和严密的构思,把握融汇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阅读课文,在读中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在读中品味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进而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情感的培养,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讨论探究中加以实现。
[教学方式]
1.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思考。第一则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则家书,写于儿子成功之际,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消沉时,要坚强;成功时,也要坚强。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坚强的,故将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两封家书结合在一起看,联系起来思考更具启发性──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利于学生整体的把握。深入探究时,可让学生自由阅读,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贯穿于两封家书的主旋律──“坚强”,抓住几个有哲理性的句子进行,从而融汇贯通地理解全文。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4.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成功的导语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开始。导课方法多样,可由关于母爱的诗引入父爱,也可直接由关于父爱的故事导入,还可以从介绍傅雷导入。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学生们熟悉的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这首歌曲导入。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致感知这两封家书写作的时代、内容虽不同,但都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做一个坚强的人,从而体会编者将这两封家书编在一起的用意。
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让学生在读中,结合语句,结合自身的积累与生活,通过对“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的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并为学生思考“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打好基础。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仍离不开一个读,不过这次为了让学生能尽情地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读中体会朋友般的父子情,从读中获得启迪,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从文中走出来,让学生再次重新审视自己的亲人,特别是感受表现不太明显、常被忽略的父爱。利用口、手结合的方式,先口头表述,再用笔抒怀。若时间允许的话,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老师也可参与进去,师生同讲。
六、相关链接,扩大阅读
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在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学中,光靠课堂是学不好语文的,它还需学生在课后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不断发掘、填充,自由地吸收更充分的养料来成长,故通过相关链接这一途径,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