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中秋节》教学设计【精彩4篇】

时间:2019-02-04 06:30: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中秋节》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和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箱。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约10分钟)

通过播放中秋节的视频,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约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观察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a.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过的?

b.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c. 中秋节的象征物有哪些?

3. 总结(约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将结果整理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象征物,并进行讲解和补充。

4. 拓展(约1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5. 练习(约10分钟)

教师出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活动,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的含义。

6. 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中秋节的相关手工制品,并写一篇感受中秋节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象征物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中秋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手工制品和写作文,增强了学生对中秋节的情感体验。

五年级《中秋节》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食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和传统食物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箱。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约10分钟)

通过播放中秋节的视频,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约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观察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a.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过的?

b.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c. 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3. 合作(约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中秋节食物,并用图片和文字制作海报,介绍该食物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寓意。

4. 展示(约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海报,并口头介绍所选择的传统中秋节食物。

5. 总结(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食物,并进行讲解和补充。

6. 练习(约10分钟)

教师出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活动,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的含义。

7. 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和传统食物的重要性。

五、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中秋节的传统食物,并写一篇感受中秋节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统食物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中秋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制作传统食物和写作文,增强了学生对中秋节的情感体验。

五年级《中秋节》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主要通过自学认识“宵、祈、嫦、娥、殿、轼、娟”,掌握会写字“宵、载、拜、祈、俗、殿、佳、霜”。

  2、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

  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介绍我国传统节曰的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中秋月圆的美景,介绍了中秋节风俗的由来以及这一节日所蕴藏的情感因素。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中秋节的时间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第二自然段写中秋节人们的活动。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了赏月习俗的由来以及与月亮有关的传说。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吃月饼这一习俗的悠久历史。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有关月亮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人们思乡思亲、渴望团圆的美好情感。

  教学前,要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图文资料;教学时,要以读为主,读思、读议结合,要根据课文特点。将知识学习、情感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参考的实践活动:

  1、向同学介绍自己最难忘的一次中秋节。

  2、搜集本地中秋节习俗和各地一些独特的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3、讲述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4、组织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词句积累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祈”,应注意读音为“qf",要求掌握的字,注意“佳”字的写法:右半部分为上下两个“土”。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个“倍”字真切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在本课指中秋佳节,更会勾起人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欣赏:出示一幅一家三代在庭院里边吃月饼边赏月的中秋月夜图,配以古筝轻音乐。提问: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你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秋节》。

  学生活动

  1、欣赏图画,回答问题。

  2、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1、指名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

  1、两三名学生读课文。注意“祈”的读音。

  2、学生交流初读收获:如文中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时间、来历、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三、课外拓展,资源共享:

  你在课下一定收集不少关于中秋节的资料,能与同学共享吗?

  简单介绍自己整理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赏析诗句:

  中秋节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因为它历史的悠久、风俗的独特,更因为它象征着美好和团圆。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

  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呢?

  赏析关于月亮的著名诗句。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

  二、联系生活,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1、说说自己家有没有出门在外的亲人,中秋节时。你用什么方式向他们表达思念之情?

  2、提问:中秋佳节,除了向自己的亲人表示问候外,你还可能向哪些人表示问候?

  3、小练笔。

  学生活动

  1、交流向亲人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

  2、交流都可以向哪些人问候。

  3、完成小练笔,把自己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写下来。

  三、征求学生的意见,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四选一):

  1、向同学介绍自己最难忘的一次中秋节。

  2、搜集本地中秋节习俗和各地一些独特的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3、讲述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4、组织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五年级《中秋节》教学设计 篇四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四、五年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温州当地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决定以“走进传统节日”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弘扬民族文化。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三、活动计划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计划,确定人员分工。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4、在将近中秋节那天跟大家一起带月饼、尝月饼、并拍照留念。

  5、写一篇过中秋节的日记。

  四、活动重难点: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新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完成小组分配到的任务。

  五、活动实施步骤

  (一)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再过一些时间,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就要到了。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对了,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哪些方式庆祝呢?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这个词,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

  (1)我想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2)我想知道这一天每个人都要吃月饼吗?

  (3)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

  (4)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等。”

  (5)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

  (6)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7)我们家乡的中秋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8)中秋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②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③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

  (二)自主实践,汇报交流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

  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的限制,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要求每个学生跟家长讲解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是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3、小组讨论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

  (1)探究

“中秋的来历和传说”小组:我们想按照同学们交给我们的方法,到书店继续查阅“关于中秋的故事”。我们还打算办一期中秋的小报……

  (2)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我们还打算再去一次绿色超市,到那首先对阿姨有礼貌,完成任务;还打算,在李丽妈妈的帮助下去更城食品厂参观,因为李丽妈妈在更城食品厂工作;回来还打算自己学着做月饼……

  (3)各小组兴致勃勃地汇报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见同学们的活动热情非常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得以下一步活动的延续,保持活动过程的持续性。)

  (三)交流成果,活动反思

  1、我们准备在中秋前夕,课上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我相信:

  (1)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2)一块块各式各样各种种类的月饼会摆在同学们的桌上供大家品尝;

  (3)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会在教室里回荡。

  (4)一幅幅中秋习俗图片,会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5)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通过活动总结交流活动成果,使孩子们在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品尝着活动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孩子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

  整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1、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还可角色互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责任心,增强合作意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友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2、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很容易引出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分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歌舞展示,歌谣,故事等形式出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收获和才华,同时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去质疑问难、如何去主动探究、如何去分工合作。这种学习体验和经验的获得不仅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1)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上网、看书、询问、走访等多种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尝试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中,孩子们难免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引导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要善于观察,多看、多记、多问。

  (2)展示活动中,学生想方设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展示出来,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信心,又学习了如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收获,锻炼了口语交际、歌唱等综合能力。

  4、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更要做有心人,及时巧妙地进行引导与指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发现不足及时引导,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提高。

  (二)反思我们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

  1、在活动中虽说收获不少,但是也有一些失误:如: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不听从统一安排;在调查的过程中,材料没有准备充分;在处理收集的资料时,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说明等。这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及时总结、有效整改,使自己在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如提前联系参观单位、有些班级的调查表格没有提前设计打印出来等影响了活动效率,对学生与人交往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有的售货员不配合等)考虑不细,指导不够,学生积极性受打击,不知该如何应变。

  3、网上的介绍对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造成无从下手,不解其意,应在今后加以引导。

五年级《中秋节》教学设计【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